自认有些文化程度的人,只要提到传销组织,都会秉持一个坚决反对的态度。所谓的传销发大财,并没有创造财富,而是把财富转移到了少数人手中。
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传销组织又不会自己承认自己的社会性质,反而会包装得很好像正经的公司一样。
真要是到了具体的情境中,我们还能保证自己和身边的家人都不犯糊涂吗?
比如一些家庭里的老人,你问他路边的药店广告能轻易的相信吗?肯定理智且斩钉截铁地回答: 不能。结果真要被拉过去认真"了解"一番,会很快变更之前的态度,去买药品销售人员的账。
社会心理学认为,一个人的态度无法准确预测相应的行为,而恰恰相反,后发生的行为还会更改原来的认知和态度。
所以对于反传销的问题,简单地提供表面的说辞是不可取的。只有真正了解传销的本质和常用手段,才能帮我们避开潜在的非理性行为。
这几天看了些介绍反传销的文章,对其本质也有了一点新理解。
我们都知道,搞传销就是在不断地给别人洗脑,那为什么会有人接受这样的洗脑呢?
有人会说他们文化水平低所以分辨能力差,但有研究表明,学历水平并不是容易被洗脑的主要原因,不少本科硕士生也加入过传销活动。
真正的原因在于,这部分人本身存在的错误价值观和认知——妄想无本迅速成功发大财。
传销组织通过系列的洗脑手段,不过是放大这种懒人思维,将其显性化了。他们一开始对市场的人群定位,就是针对一夜暴富极度渴望的人而设定的。一旦这样的心态,就给了骗子们以可乘之机。
好了,有了洗脑的对象,我们看看传销人员常用的手段有哪些。
拿来洗脑的媒介肯定还是以说话的方式。那同样是说话,父母的反对和劝阻为何无效,传销组织的就"深入人心"了呢?好比学生上课,同样一个人上边讲下边人听,往往还听不进去,甚至还可能当堂睡觉。
除了语言内容,完成洗脑需要两个必要条件:
第一,封闭信息通道或者说只接收定向信息。
为了达到目的,传销组织会经常设立信息隔绝的环境,比如在集体宿舍,禁止使用手机和观看新闻报纸。举个反例,活在北朝鲜的人民百姓,如果人人都能使用互联网,要想做到思想控制就很难了。
要是以"上课"的形式来洗脑,通常会有庄严的音乐、华丽的开场辞等等,但仔细思考就会发现并没有实质性的内容。整个过程都在避免让听众的大脑发生主动思考,比如背景音乐就会开很大声。
第二,利用所谓"积极心理学"构成欺骗。
这点的意思是,表面上都是积极进取的状态,甚至自以为"正能量"。比如很多"无比正确"的废话性口号,在现场高呼这样的句子:
——你想让父母过得幸福吗?
——想!
——想让你的老婆孩子幸福吗?
——想啊!
——那有钱吗?
——没有……
——这事儿干不干?
——干吧!
他们只准说积极乐观的话;认定不发财只是"暂时没有成功";由组织内部人员包装成为成功人士,开着几十万的车子说: 现在的成功就是因为在这里干了三个月等等。所有这些操作的目的,是要加强和放大一夜暴富的错误心态,以构成稳定持续的"发财"动机。
你看,真要置身于一个被洗脑的情境中,对方是完全有能力左右我们的思想的。
一个人时还可能表现得理智,凑成两个人就会有一系列心理的变化——因为已经构了成一个"小社会",社会心理学就专门研究这个的。所以,在传销组织面前还是要小心提防。
那如果有身边的人热衷于传销,或者对传销感兴趣,又该如何处理呢?毕竟我们又没有专业的洗脑术,光说话也没有用,就需要一些特殊方法。
首先,如果身边的亲属已经加入了传销活动的话,则需要四处去宣传,让周围的其他人都知道他已经是一个传销分子。
传销活动的主要盈利手段是"数人头",即金字塔式的多层化提成。所以只要有人员加入,就会担负起拉取更多人入伙的任务。通过四处宣传此人已加入传销,就不可能有人亲信他的忽悠。而对于传销团伙来说,拉不到人头的人员就没有利用价值,会自动把他踢出队伍。
那么如果只是对传销感兴趣,可以自己上网发帖子指出其传销本质,再给亲属观看——负面的帖子早已经被传销机构清理删除过了。
对于一个成熟的公司或者组织而言,在公共信息平台没有任何负面信息和反对意见,本身就很值得怀疑。
另外,如果对方自称找到一个发财机会,非要一起"面谈"或者参加某"现场讲座",可能就要拉你接受洗脑,也值得注意下。
态度本身并不能说明问题,因此,我们的行为才是衡量标准。
对待传销活动,不能仅仅有个反对的口号,更要了解其逻辑漏洞和荒谬本质,能做到准确地识别,并帮助身边的人免受其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