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知是我的孩子,下个月就3岁了,我和老公很爱他,爷爷奶奶也很爱他。随着他慢慢长大,越来越多的习惯小问题慢慢浮现出来,以至于我开始反思,在爱他的同时,我是不是可以采用一些更科学的教育方法,不是去塑造他,而是帮助他成长。
今天看了樊登写的《陪孩子共同成长》,里面提到一个成长型心态,我觉得这个理念应该被推广到任何一个有孩子的家庭,我,包括我身边的一些父母,大家都觉得做爸爸妈妈是一件不用学就会的事情,但其实不是,我们可以给孩子的,除了生命和本能的爱,还有更好的父母,更好的家庭,更好的他自己。在做妈妈的这三年中,遇到很多的困扰,但是大部分时候都是不了了之,我想从现在开始,应该改变心态,努力去学习做一个轻松的合格的妈妈。
今天先记录一个小目标,即以养成小知自己主动吃饭为目标。但是我希望这个阶段是愉快的,是以不威逼利诱孩子为前提的!现阶段的情况:每一餐都是奶奶或者妈妈喂饭,有时候甚至为了更好地喂饭开电视给他看,每次奶奶都是先做他的菜,家人还没开始吃饭就先喂他的饭,一边喂一边玩,有时候赶时间,甚至会对他吼叫、发脾气,重复说快吃等等。我想,如果不作出一些改变,可能他到小学都不会自己吃饭了。我能想到的改变,首先是要把他当成正常的家庭成员,没有优先级的正常成员,饭做好了就是大家一起吃,一家人开开心心围着餐桌,一起吃饭,而不是先喂他或者单独给他一个小凳子之类的。另外就是要把他当成一个小“大人”,大人不吃饭就会饿肚子,大人会自己主动想要吃饭,长期的被喂甚至让他觉得自己吃饭这件事是在帮别人吃,这两点很重要。那么如何做呢,1,要跟奶奶商量停止提前喂饭的“特殊待遇”,吃饭就是大家一起吃,开开心心的吃,大家一起分享美味的食物,夸奖感谢做饭的人,主动承担饭后的家务;2,在饭前2小时内尽量减少零食的摄入,不然饱腹的宝宝怎么会想要吃饭呢;3,调整大人因为宝宝没吃多少饭就焦虑的状态,孩子永远不会饿着自己,没有必要因为这餐少吃了点就焦虑就觉得孩子长不高了,当然,也没有必要因为孩子这一餐吃的比较多就特别满意,吃饭是人的本能需求,如果这种本能需求都需要被大人控制而自己管理不好,那以后的写作业、与人相处、技能的学习就更难培养他的自主性了。当然,我们是孩子的家长,要保证孩子的均衡营养,所以在菜品、零食等方面可以做更科学的选择,定期带孩子体检,以免孩子因缺少营养物质而影响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