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发的这些读书笔记,都是本人亲自阅读过的,而且无一例外,都是纸质书,很多人都会问为什么要读书,读书会带来哪些变化,对人有什么帮助?这个答案千姿多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当时读书的目的纯粹是为了能够通过书本去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希望能够从读书中找到答案。
每个人,去实践一件事,或者是一个想法,都会有人去启迪,而启迪读书的我的是新东方的俞敏洪先生。其实,就像锻炼身体对身体有好处一样,大家都知道,但是大家都有各自无法践行的原因,不管这是不是借口,很多道理确实是知道了,但是知易行难,知行合一,恰恰是最难的,而且是长期去做的话,更是难上加难。
我的正式读书时间是2012年,那时候,我初出茅庐,担当了重要的领导人角色,工作岗位有了一定的挑战性,24岁的我,面对职场中的各种问题,没有丰富的经验去指导实践,年纪轻轻,被人诋毁,打小报告,甚至都出现过以开中高层会的名义形式,实际上是对我的批斗会,我亲眼目睹了很多人睁眼说瞎话,一边倒的事实扭曲,只有与我同年龄段的财务经理,是唯一一个说了事实真相的人。没有办法,我只能一边鼓励自己,一边去寻找书本中能够带来行动的智慧。
2012年至今(2022年1月),我累计阅读了290本书,这么多年实践下来,基本上,我发现我可承载的阅读量基本上是30本/年,如果要读这种单行本的话,可能会上40本,很多经典的书籍,都是上中下册,需要你认真花时间去读。
为什么最新在网上发表了很多读书笔记,一个原因是,我发现我们极端低估了消化知识,或者所学内容的时间长度,很多书的内容已经记不起来了,回过头来,在看,很新鲜,感觉像是第一次月度一样,所以,我开始,复盘一下之前读过的书的内容,重复的心里建设,心理按摩,我觉得有必要,因为10年以来,这是 第一次开始考虑复盘这10年的读书内容。
以前做笔记,还比较不科学,都是通过自己读完一本书的记忆,根据记忆用文字记录下关键的内容。今年, 开始有了一定的变化,我把书中比较重要的内容。用手机拍摄下来,回头再根据图片去整理书中的重要观点,这样效率更高,而且知识记忆不容易变形或扭曲。
这些年读书的改变:以前买书,一次,至少一口气会买20-30本,而且买的条件设置就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或者比较流行,排名靠前的,我会根据自己的心血来潮,会买某一系列的书,比如说,喜欢悬疑推理,就会买很多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书,东野圭吾的书,喜欢官场小说,会买很多王跃文的书。现在买书,基本上是在包邮的范围内,买2-3本,80%是看涉及经济潮流,商业活动类,投资思考的书,还有很多关于个人成长,学科类知识比较强的书,这部分基本上是非虚构类的,虚构类的书,这几年基本没看了,以前类似还会因为《人民的名义》去买纸质的书,现在看看电视剧就好,这些改变,可能是因为一个人的阅历的增加和年龄的增加,更加关注身边具体的事和发展潮流的事。
最后,感谢书籍的陪伴,一部好的书,是灵魂的伴侣,会激起你心中的一团涟漪,人有高低,书有好坏,全靠自己去一步一步的打磨,没有经历过低估的挣扎,就承载不起繁华背后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