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价值观系列一:国家是所大学校

核心价值观既负如斯之寄望,该如何走出理论,深入民心呢?

对于如何施行教化,中国古代思想家早有讨论。老子主张行不言之教,自然无为,清净自正,教化的内容是自然,教化的方法是无为。论者或认为不切实际,或认为层次太高,实际上是认为不符合施教者的目的。孔子主张治理者言传身教,带头示范,推己及人,“楚王好细腰,国中多饿人”;另一点,是将思想道德外化为可见的礼仪规范,以礼教化,概括说来,就是模仿和考核。

窃以为,两位大圣人都站在真理的天平上。老子的基础是对的,教化必须符合人的自然,由内而外,内外相合,方可不言而教,孔子过于强调外物对人的影响,社会控制的意味过重,强行一致,易滋生虚伪,但是却可以造就共识,维持凝聚,克制个人与社会的偏差。究其源,老子注重个体的道性,警惕社会的压迫,孔子看重社会的秩序,警惕个体的越轨,但手段还较为温和,还相信人的道性可以以模仿、礼仪行为、伦理教化实现内外同归,法家则只以赏罚规训,与驯禽兽无异。两者各有偏重,也是缺一不可。因为人的社会式存在,所以不能不考虑社会式存在的要求,因为个体的自主性,所以不能不警惕社会的压迫。从这个角度看,孔子站得还要近一些,老子站得更古老一些。个人本位的危险,是个人理性集合起来可能造成社会非理性,缺少世界思维,世界容易混乱,个人得不到归属和支持;社会本位的危险,是不考虑个人的独特利益,人人自危,个人得不到尊重和自由;要个人和社会都安宁,必须两者都有本位价值。至于社会还是个人更具有本体的价值,不知道,好在一般讨论问题还是两者不能偏废的,不必争出一个黑白来。

近代发展的心理学、传播学也将一些观点更明确了。一是重复、重复、再重复,言语的力量在于使用,一个观点重复久了,就容易当成自然的加以接受,况且能够占据被重复的传播舞台,本身就代表某种权威。所以占据传播舞台,就是现代政治和商业的共识。二是三人成虎,群体压力造就从众,人的心理,无论从信息加工说,还是获取安全感说,都容易从众。要造就群体压力,就要造就群体环境,会议、社群、广告平台都是群体环境,具有压迫认知的作用。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核心价值观既负如斯之寄望,该如何走出理论,深入民心呢? 对于如何施行教化,中国古代思想家早有讨论。老子主张行不言之...
    伯也执殳阅读 243评论 0 0
  • 岁月如梭,二十年的岁月如流水一样逝去,我们的青春也随之消失,情谊却随着时间的流逝愈渐深厚。这是沉淀过、历练过、洗礼...
    海底鱼CK阅读 140评论 0 0
  • 顾城说,在醒来时,世界都远了,我需要最狂的风和最静的海。 恰巧大理就是这样一个地方。 有人说:一辈子一定要去一次大...
    游多多客栈阅读 2,669评论 13 105
  •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
    达鲁花赤阅读 165评论 0 0
  • 2016年11月30日上午9点,区公用事业办在办301会议室召开建筑工地环境综合整治动员大会,区公用事业办所有在建...
    江南0752阅读 214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