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朋友圈被易仁永澄的幸福进化社的年目标刷了屏。不对,这是个有组织有目标的群体表白,不过不是屠狗,而是被自己设想的目标而点燃。
看了大家的分享,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我也有了码字的欲望。
一.不要迷恋“我们”,正确认识自己
总会听到妈妈对孩子说: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这是最开始时妈妈对我们灌输的“假想敌”。长大了,我们还是会被假想敌所莫名的打败。韩老师曾经分享,她的同学要考研,天天拉着她早上5点起去图书馆,晚上10点回寝室又去上面的房间继续学习到凌晨1点。但是到了最后,韩老师考上了,她的那位同学确实放弃了。
除了秋叶老师说的那同学意志力早已被消耗没了,没有信心。我觉得还有另一点原因。听别人的话听多了,太听“别人”的话。把考研想成了洪水猛兽,把它当成了假想敌,想难了。
在我心里,去做就好了,即使只有一个模糊的方向。
但经历了多月的写作实践,我发现自己的想法不对,我有自己的目标,但对成果的要求很低,甚至是可能一而再,再而三的降低自己的目标,没有明确的标准。
想都不敢想,你还敢干什么?在策略思维中没有什么不可能。看永澄老师的直播,这句话惊到了我。我不敢写下自己的目标不就是不信任自己有能力做到吗?
措施:大胆写出自己的目标,写明对自己获得的成果标准,初步列出自己的完成目标的小步骤,为自己赋能。
二.摆脱“松毛虫法则”,走出舒适圈
松毛虫法则源于一个法国科学家的松毛虫实验。
法国科学家让亨利•法布尔曾经做过一个松毛虫实验。他把若干松毛虫放在一只花盆的边缘,使其首尾相接成一圈,在花盆的不远处,又撒了一些松毛虫喜欢吃的松叶,松毛虫开始一个跟一个绕着花盆一圈又一圈地走。这一走就是七天七夜,饥饿劳累的松毛虫尽数死去。而可悲的是,只要其中任何一只稍微改变路线就能吃到嘴边的松叶。
这也侧面印证了三人成虎。社会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影响从众的最重要的因素是持某种意见的人数多少,而不是这个意见本身。人多本身就有说服力,很少有人会在众口一词的情况下还坚持自己的不同意见。
在大部分人都觉得做公号赚钱的时候,谁能正确的看待自己,掂量自己有几斤几两,整合自己内在的能力,外在的人脉资源,谁就是强者。所以别人说的未必好,不应该让别人强烈的情绪影响了判断。
一个人走管了原先的老路,也会害怕改变,只愿意固步自封,不敢走出自己的舒适圈。
措施:自己内外兼修,不断提升自己,利用经验萃取将我们所有的资源都提取出来。争取两条腿并排走,摆脱这个松毛虫绕圆的圈。
三.能力提升看成果产出
还是需要以目标为导向,好的成果才是最能说明自己的能力的,做了什么,怎么做都是其次,领导者根本不会看。
我们需要负我们该负责任。学会从0到1的突破,打破认知,不要怕别人的看法,当年说你傻逼的人,可能就是现在说你牛逼的人。
措施:给自己赋能,明确动机,不忘初心,做完事情及时复盘。不让战术上的努力掩盖战略上的无能。
打算写2019年的年目标,还这么多戏。愿大家不要嫌弃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