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悯农,不得不承认,老天自有公道!
如果那天真要下起雨,恐怕今天也耽搁在老家里等着夏收,恐怕一年的收成又让这场雨给糟蹋了!
农活都大致得到了安排,没有受到任何影响。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人对于手机的依赖越来越强了。
以前,还知道“看云识天气”。
现在呢?
宁可相信手机里的天气预报,也绝不信活生生的现实。
前天,从地里回来,见晒在外面的新麦还堆着,没有推开摊在水泥路面上晒。
回家,见拉丁躺在床上看手机。
说到天气状况,她说十一点有雨,一会儿得收麦。
屋外有棵树,从窗户里看出去,当然是阴的!
我说:为什么不到外面看看呢?地板都晒得发烫,正是晒麦的好时间。
拉丁说的也没错,天气预报里显示着,这个时间段有雨。
遇到这种情况,不以实际的情况为准,却要相信较为宏观的预报,叫人说什么好呢?
何况农村有一个笑话,叫“白雨不过界”,大意是说:夏天的雷阵雨,有时候只会下到界石的这一边。
农忙时节,就是在龙口夺食:看着天亮堂,抓紧晒新麦;天上阴云起,赶快收起来。
老天的心意,谁也猜不到,只能是利用好眼前时光。
抢收的时候,也是最能见证人性的时刻,往往在那种关头最能引发冲突。
收割机割到了地头,都是乡里乡亲,为了先割后割的事,可能吵得耳红脖子粗,早不顾忌辈份,张口就骂。
吵架正常,我是最见不得那些张口就问候“祖先”的人,农民本是好端端的朴实,都让他们给坏了好名声。
经过这次的农时,我也觉得自己不是种庄稼的料,便只能在城市中寻生计,无处可退了。
但不管做什么,血液里流淌着的淳朴与诚实不能丢,而那种小农意识与粗口的坏毛病绝不可染。
昨天的雨,也算下得淋漓尽致。
还好,蔡家坡这个小镇上,没有如西安那样凶神恶煞的城管。
因为是端午,门口的超市旁,一家人在一把大伞下,炸油糕卖。
他家的孩子,一个15岁左右的小姑娘,动作麻利地装油糕,收现金,满脸写着热情。
另一个流动的摊位前,一位年轻的妈妈带着二个幼小的孩子,妈妈忙着招呼客人。
大些的女孩,飞快的给妈妈撕来一个塑料袋,以便盛放食物;更小的孩子,自觉的趴在三轮车的座椅处,津津有味的看手机。
能看出来,这样的生活,对于她们来说,早已习以为常。
这些都是穷人家的孩子,知道父母生活的不易,能帮忙的就帮忙,不能帮忙的就乖乖呆着,绝不添乱。
以前,我总觉得现在的孩子,多是娇生惯养大的,眼里更多的只有自己。
看到这些“00后”,顿时有了不一样的感觉。
坐在前往眉县的公交车上时,老司机开得很稳当,前面一个小男孩,蹲在座位旁,专心致志地玩着他的“变形金刚”。
孩子的眼里是单纯的,他们在任何场合都能找到自己的喜欢,但愿他们不要过早的被这俗世给沾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