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疼痛、失眠、情绪不佳的宝宝们,别放弃!附上自己的调理历程。
本人学西医出身,毕业后一直在一所三甲医院上班。结婚后生育了两个孩子,加上原生家庭和生孩子后小家庭的矛盾关系问题,情绪很不好,身体弄得非常糟糕。感觉自己每天非常的不开心,睡眠不好,入睡困难,半夜醒数次。每天精神疲惫。大约长时间抱孩子和玩手机的缘故,右肩背、右臂长期持续的疼痛。曾还不到40岁的年纪带孩子出门就被误认为孩子姥姥,也是无语。
看了潘德孚著的《解悟中医,相信你的自愈力》。有句话印象深刻,潘老说,服用终身的药,一定不是治病的药,而是治出新病来。当然还有的话个人觉得说的有些绝对,说西医的内科医生不是医生。我自己作为一名内科医生,其实听了这话也是如芒在背,内科治疗的药物对症治疗,用后血压、血糖等指标是控制下来的,但是基本上都得终身用药,一停药就反弹,患者真正生活质量、长期预后能改变多少,我自己是挺疑问和悲观的。在这没有说让高血压、高血糖的患者不去医院,不服药的意思啊。只是我个人比较“贪心”,有着想要治愈、寻求根本的执念,不想长期服用化学合成药物,想找到病因,找寻更有效安全绿色的解决疾病的方法。
经历了不算漫长也不算短暂的求医过程,对于祖国传统医学里的不容忽视的存在—中药能否解决慢性疼痛、失眠等慢性问题,我心里也是打个问号的。看了《中医人生》(娄绍昆著),还有潘老在《解悟中医,相信你的自愈力》里提到的“经过几十年的实践,我才知道无论什么时候,医生开出的药方都没有绝对的把握,医生根本无法事先知道病人用药后的效果,不管成功或失败,都只有在病人服药后,以他们的反馈来的信息为准”。中药实在是太复杂了,博大精深,本人有种感觉,觉得中药和西药某些治疗效果上一样,在一些急性的短期的病症,病比较表浅的时候效果好,能解决问题,长期的慢性的疾病治疗起来都是非常困难,略微改善症状或者是控制症状可以做到,但真正想治愈或者逆转非常困难和缓慢(当然慢不是问题,而是能不能真正解决问题)。我在这没有攻击西医或者是中药的意思,而是客观的认为每种治疗都有自己的局限性,各有自己的特点。我想不论是选择西医或者是中药,可能患者出于相信西医或者中药,或者是在那个当下患者没有别的更好的选择,权衡利弊而为之。本身这都没有错。
在此,我想换另外一种思路,供需要的、有跟我一样类似情况或者医路迷茫的人另一种选择。对中医略有所知的都听说过“经络”吧,虽然现代医学至今也没有找到经络对应的解剖学结构,但是经络在祖国医学、在《黄帝内经》里的地位可是十分核心、重要,“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所谓“有诸内,必行诸于外”,“久病怪病必有难去之淤堵”。而原林、王军两位作者在《筋膜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里将筋膜学与祖国医学紧密联系到了一起,感兴趣的可以详看原著,在此不赘述。经络的载体——筋膜。既然中医理论基础经络和解剖学的筋膜有如此重要的关联,那么应用于松解筋膜的方法是不是可以用于经络疏通?个人答案是可以。用筋膜疏通工具,循经脉及脉络循行分布之处形成的痹阻点和触发点,尤其在三焦经,心包经,心经,膀胱经(后颈、后背脊柱两侧),腋下、侧胸部脾经、胆经,还有关节附近,不论大小关节,(人体的穴位也是多分布于关节附近),探索到“条索”或“结节”状物,通过反复多次的物理性的按压,松解病变处。
关于触发点,《触发点疗法》(【美】克莱尔•戴维斯,安伯•戴维斯)是一本很好的工具书,但书里面推介的工具,个人觉得并不是十分得力好用(个人从书中的工具各种大小的筋膜球,狼牙棒,到吸墙的各种工具,吸墙筋膜球、吸墙原始点按摩器,到刺猬球等等,总之就是可以深入到背部肋骨间隙的、有一定硬度和渗透力,触感适合,因为有时候需要直接接触皮肤,不要太尖锐也不要与身体接触面太宽,因为会需要深入到骨头缝内。个人目前用的最多的是图片中的这两样,没看错,其中一个是床头角,有硬度、稳固,不是特别尖锐,当皮肤抹润滑油后使用完全没问题,用来弄两上臂和腋下都不错。其实有关工具使用都可以有机会再单独出一篇来介绍),但是书里面提供的关于触发点的分布,所牵涉的肌肉的走形,还有牵涉痛区图示,具有非常直观和指导意义。
通过现代筋膜疏通工具机械性刺激疏通经络,发现并解除触发点、经络痹阻点,可自行操作、整体疏通,简便易学,无操作难度。岂不妙哉。结合参考经络模型人,这样能更立体的对照经络来整体把握触发点所在经络及全身影响。过程中用心感受身体疼痛、酸痛、无力部位,用合适的工具找到那些隐藏在身体上的触发点(不论是隐性还是显性)并疏通它。
松解病变处,有一个小tip,垂直肌肉方向效果更好、更省力。另,松解病灶激痛点(也叫原始点、筋结等),有个环节非常重要且容易被忽略,机械松解病变处时时要间断辅以揉搓等放松手法,此处划重点,因为过度机械刺激反会使您想要松解的肌肉变得更紧张。过度机械按压和机械按压过快会使肌肉紧绷,并且激活牵张反射!所以需要机械压力松解同时、间断辅以揉搓发热放松,效果1+1大于2,实在不建议忽略揉搓放松动作。或者直接选择可以加热的筋疗仪(见图,这个就得请按摩理疗人员操作、不太适合自己操作了,因为后背自己够不到,手和脚倒是可以自己弄到)。自己走过此弯路,良心建议。
上面关于机械力刺激和热刺激的说法也是有研究依据的,《热、力不同刺激对经脉筋膜成纤维细胞活力影响规律的研究》中结论:a、在本研究刺激量范围内,无论是温热刺激还是压力刺激,总体均能提高经脉筋膜成纤维细胞的活力。b、温热刺激比压力刺激更能有效地增强经脉筋膜成纤维细胞的活力。
还得提到中医的左气右血理论,不论是自己疏通,还是请人帮助疏通,当疏通一侧疼痛部位后,不要忘记疏通对侧同样部位,哪怕对侧没有自觉症状,疏通时也是要带一带的,是一种阴阳平衡,也是力学的平衡。
松解病灶激痛点后,这是第一步,接下来还有一步别忘记做,那就是要收缩强壮病灶部位的肌肉,作用就是拉长变短的肌肉,同时使与其对应的被拉长而无力的肌肉变强壮。其实就是说老是低着头的后脖子不舒服的,松解后脖子的激痛点后,提醒自己时不时的把头抬起来、脖子往后;习惯肩往前的,要把肩向后打开。以此类推。
去除病灶激痛点+收缩强壮病灶部位肌肉(拉长变短的肌肉,同时使与其对应的被拉长而无力的肌肉变强壮)。
总之,通过了解原理(筋膜是经络载体)+合适工具+实践,自己就能做自己的保健医生。现在我的睡眠,体力,身体多处的疼痛,都有好转。为了让跟我有一样困扰的人少走弯路,因此把自己的经历分享出来,供大家参考,提供新思路,也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希望人人都能通过人体自身天然存在的疗愈途径收获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