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周末,花了两个半天都时间去做兼职,然后忽然产生了与之前截然不同的一种感受。
从大一开始做兼职,好像从来没有中断过。大一第一学期,时薪2块钱,在学校勤工俭学处卖东西;第二学期,时薪45,带着一个大眼睛的孩子,做家教;第三学期,在辅导班辅导作业,一个月200块,男朋友觉得不好,又跟老板商量,从他的工资里匀出一百给我,直到不打算继续做这份兼职了才被我发现;第四学期,带一个高中学生,一周两节课,时薪25;第五、第六学期,给凡儿带家教,这是时间最长的一次,陈姐人很好,我也在跟凡儿接触的过程中学到了许多。后来开始实习,断断续续做过一些兼职,大都是单次的。大四第二学期在辅导班上课,时薪50,做了一学期,也成长了不少。
学期内做兼职,最大的感受就是跟学习抢时间。因为这份责任,我总觉得自己处于忙碌状态,很少能够静下心来思考一些问题。看到眼前的收入,总会觉得很满足,能为家人分担负担,也很骄傲。
假期也会做一些兼职。大二暑假和大三寒假,去辅导班代课,一天最多上八小时的课,备课也要花去八个小时的时间,一天过得紧张又充实。在那里认识了晓强和瑞宏,很喜欢和他们共事;也看到了杨老师的努力和严谨,让我对创业者肃然起敬。
大三暑假,参加了北京大学的CFPS项目调研,这算我单次兼职收入最高的一次,而且第一次到北京,第一次进北大,第一次见到传说中的谢宇老师,可以说是最有收益的一次兼职了。
假期做兼职,最大的感受就是可以用全部的时间专注于工作本身,所以收入会高,收获也大,最重要的是,这会是一片连续的记忆,在这期间接触到的人,做过的事,产生的感觉,就像被一个链条紧紧地困在脑子里,若干年后依然能被回忆起。
本科时候,做兼职是为了减轻家庭负担,也为了增加社会经验,所以陷在兼职里,流连忘返。
上个周末,是我来北京第一次做兼职,是参与学校的一个项目,在里面做测评员。
两个半天,最大的感受是——时间单位价值太低,以后不能再去了。
昨天研习小组谈到了个人商业模式,其实也就是前些天我讨论过的时间售卖方式。昨天讨论的一个人的时间售卖方式除了单次和多次外,还有一种是投资型,即购买别人的时间再卖出去。
投资,是风险和收益巨大的一种获益方式。然而,我觉得学生、尤其是研究生以上学历的学生,目前正处于这种方式内。按年龄算,绝大多数的研究生都到了成人年龄,需要脱离家庭独自生存;从社会关系看,身边许多人结婚生子,工作创业,唯独自己,还叫“穷学生”。这样的投资,往往是不只何时有收益的,更不知未来回报率是高是低。
在这里我发现,国家替我们承担了很大一部分费用,购买了很多精英的时间来供养我们,每一位学生的培养成本都很高,不只是这一万多远的学费。
国家期待的收益自然不会低。可是,如果不能在这短短两年里有所收获,岂不辜负?
呵,这只是情怀罢了。更多为自身考虑,也是觉得,短短两年,若不专注学习,所有投入如同指尖流沙,不知不觉间,留下一双空空如也的手,抓不住所有,留不住所有,扛不住所有,岂不悲哉?
给自己讲了这么多大道理,该去上课了!
早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