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前,我是不愁钱的。
说这话不是说我很有钱,而是说以前,钱足够我花销。
中学以后,家里给钱是一周一周的给,差了可以再要,大学以后,钱是一学期一学期的给,差了也可以再要。和一些同学比起来,我不会存在每个月算计着花费,预防月底没钱的情况。当然家里的这种规矩和我不算计过日子的作风都源于一个事实,那就是我花不了多少钱,满足基本生活需要后也没多大地方能花钱了,也不乱花钱。
我上大一那会,一个月才用700块,其中400多的饭钱,200多的生活用品、交通通讯费、零食费。有次班会课,谈到大学生消费问题,我才知道班里女生一个月要1500。我当时真是没有追求美好生活的欲望有没有。
当然,这种情况在慢慢发生变化。在大学校园里,你不免会慢慢染上点外卖的嗜好,不免会开始天热了想买买点茶水什么的,不免会有更多的聚会活动等着你去参加,不免会有更多成人化、社会化的需求需要花销(比如想搞个锅、热风机在寝室,想去做做头发、想买个旗舰机,想养只猫)……
渐渐地,我的消费水平也从最初的700到了现在的1000出头了,但我的心仍在逐渐变大,各种需求接踵而至,这种阶段尤其在物质上。有一种感觉,我应该具有一个成人的标配,而不是大学生集体宿舍那种狭隘约束不够自我的风格。
前些日子,猛然发现卡里只剩几百块了,开始焦急了起来。到现在也没挣啥钱的我,还在舒服自在的享受着家里的津贴,要毕业了也不知能有谁要我,想想觉得挺紧迫的,也挺愧疚的。
当你的才华还不足以支撑起你的野心时,你就该静下心来学习。
当你的经济快要不足以支持你对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时,你该考虑如何挣钱的问题了,我是这么想的。从学生时代到社会化的人,经济消费肯定会发生巨大变化,有了工资以后就能做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了,比如去旅游一次。
我也不觉得有啥好羞耻的,这种东西要是搁在以前中学时代的思想里,就是虚荣、金钱主义、毫无文化灵魂追求的表现,语文中的阅读和作文通常会批判这些才会显得自己清新脱俗。好在思想是不会禁锢的,它是在进步完善的,自我辩护的。
好吧,缺钱就缺钱吧。问题是怎么合法挣钱呢?
如果想通过专业挣的话,我对自己的专业能力真的不是在自贬——没啥信心,找个英语方面的实习兼职还是需要摸一摸自己的脑子,掂量掂量是不是有足够分量。不然的话,我去做啥呢,一般通用岗位又会不会挣不了多少钱,满足不了我以后的需求。
前天qq空间里皮了一下,接简历翻译的自我营销广告,真的是奇思妙想。
现在课程还没结束,也没法去实习,我很多时候都是处于身心分离的状态:身体在学校按部就班,心里早就想在外面大干一场。看着周围的人纷纷做了各种兼职实习,我这种懒癌是时不时会慌一下。
这些心理戏份也就只能在脑子里一遍又一遍的演绎,真要拿出点实际收货,没有。万分可恶的人,就我这种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各种惧怕,各种懒散吧。
好在也终究做了些志愿者工作,投了几个杳无音信的简历,想要收拾一下自己,包装一下自己了。
真的是头一次为经济问题这么忧虑。但愿我的欲望不要膨胀得太快,等一等滞后的挣钱能力,也姑且看成是有了一种奋斗的动力吧。
一切为了个人的美好生活需要,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