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应该都做过这个选择题——
大学毕业后做什么?
选项是:大公司、小公司、外企、国企、公务员、大城市、回老家、读研、出国……
在这么多选择面前,我们无所适从,有些人选择了迷茫,暂时把烦恼放在一边,也有些人选择了随大流,跟着大家走就心安了。只有少部分人执着追求自己的目标坚定而明确地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并且做这个选择对他们似乎如此简单。
怎么样才能像最后一类人一样不把时间浪费在纠结上,从容、明智地做出选择呢?
直到今天看到李笑来“通往财富自由之路”文章里关于选择的观点我才似乎有些明白,原来他们面对选择时是这样去考虑的!
“选择的判断标准有一个就足够了:我选择的事能不能让我积累更多的能力?
在这个选择之后,能帮我完善那个已有能力,能让我获得什么新能力。”
——李笑来
如果面对选择时能用这个标准来检查,那么该如何做选择就变得容易了,或者说选出自己最应该选择的那个选项变得很容易了。
想起我自己身上的事,前几天老公问我,想不想去哪哪哪工作,这份工作主要是跟项目,和各方沟通,有时会出差。我一听就有些抗拒,抗拒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内心的恐惧,我沟通能力并不强,并且要和陌生人交往我内向又胆小……被自己“吓到了”,于是慌张地拒绝。我选择了逃避,同样也选择了放弃成长。
而现在,如果我能用李笑来分享的标准来重新选择,我会选择接受这份工作,因为我要成长,我要提高自己的沟通表达能力,我要从自己的小世界里走出来,开阔眼界,认识更多人。这些能力都是我以前工作积累中所欠缺的,而对我自身发展而言又很重要的。这份工作不仅能帮我提升已有的能力,并且也能让我获得如何和陌生人打交道等这样的新能力,所以,我会选择接受这份工作。
当我明确这样选择对自己的意义后,所谓的担心害怕基本就消失了,甚至都有些期待参与工作了。就这样一个思考角度的调整,选择竟变得如此简单。
这件事同时也让我想到了李笑来《把时间当朋友》这本书里的一个图:
我们可能经常会因为一个事情有趣就去做,却忘了做这件事到底对自己目标达成是否有帮助。我们应该选择做对目标达成有效的事而尽量避免去做那些对目标达成无效的事。一个事情有不有趣很容易判断,而对目标达成有不有用却时常被我们忽略,因为这个要进行更深一步的思考。
面对这个工作机会,我一开始就判断它是“无趣”的而拒绝,其实并未思考它对于我自身的成长目标达成是否有效。结合这个图进一步思考,我们同样也能很快做出明智的选择。
当然,可能实际生活中,我们面对选择时可能会面对更多干扰。一个标准也好,一个图也好,都是帮助我们在面对选择时如何更正确思考,是一种工具。感谢李笑来。推荐大家订阅他的“通往财富自由之路”,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值得好好品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