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学创始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女儿。她在1936年的著作《自我与防卫机制》中深入的阐释一个核心观点:
我们有保护自我的本能,我们通过各种防御机制保护“自我”,也就是我们所接受的自己的形象。
问题是,当我们保护自己不受眼前的伤害的同时,我们会牺牲长远的利益。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慢慢变得成熟。
安娜·弗洛伊德着重论述了十种主要的防御机制。
01
否认
否认是我们不承认问题的存在。
比如,我们会有这样的想法,我喜欢喝酒,虽然偶尔宿醉,但我还能控制自己。
如果别人迫使我们直面问题,我们的态度会很恶劣,这种本能的防御机制,只图一时爽快的行为,意味着拒绝承认自己需要改变。
02
投射
通过投射,人们把自己的某种负面情绪转移到别人身上。
比如,你可能会预感你的爱人会责怪你今年挣得不如去年多。但实际上,他们可能非常理解你的苦衷。这种刻薄的想法并非来自亲人,而是自己,而且很有可能来自你的母亲。
你产生了负面情绪,但你不承认这种情绪来自自身,而是来自其他人,这就是投射机制。
03
转向自身
这是一种通过贬低自己以逃避更坏的想法的机制。
比如试图逃避“自己喜欢的人并不爱自己”这样的想法。安娜·弗洛伊德认识到儿童经常这么做。遭受父母虐待的儿童,通常会产生一种自贬的想法,不愿意相信父母不爱自己。
他可能会想,我肯定是一无是处,所以父母才这样对我,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相信,自己还有已然爱着自己的双亲,认定自己毫无用处无疑很痛苦,但对于孩子脆弱的内心,这远好过相信自己的父母对自己毫不关心。
04
升华
通过升华,我们把一些不能接受的想法或情绪,通常关于性或暴力,通过更高尚的方式表现出来。
许多艺术家,尤其是音乐家。
利用升华把负面的生活经历,例如吸毒、社会问题、家庭问题等,转化成给大众享用的流行艺术品。毫无疑问,升华是最好的防御机制之一。
05
退行
安娜·弗洛伊德认为当遇到困难,我们会选择退行。
采取一些孩童时期的应对方法,也就是孩子们对犯错经常的反应——逃避责任。孩子们认为,错误总是在别人,通常来自父母,它们应该负责改正。
通过退行,我们把自己当作纯洁无辜的婴儿。这个世界要为我们负责,他们应该解决问题。
安娜注意到,很多心智健全的成年人在面对压力时,也会使用退行机制,这很正常,但持续时间太久就不妙了。
06
合理化
合理化是我们为自己的行为或遭遇,找到一个看上去很聪明的借口。
而且让我们感觉自己很无辜、善良、有意义。
比如当我们面试被拒,合理化机制会告诉自己:这家公司很无聊,我本来也不想要这份工作,我们可能很想要这份工作,但向自我承认这一点实在是太丢人了。
07
理智化
理智化和合理化类似。
和伴侣分手时的失落、内疚、背叛、愤怒等等情绪,可以通过思考其它事情中和掉,比如研习罗马帝国末期的历史,或者思考政府加息的利弊。
很多学者进行大量的思考,同时也对使用理智化机制感到羞愧,因为他们的研究成果对眼前的迫切问题没有帮助。
08
反向作用
反向作用是指我们的行为和我们的初心皆然相反。
比如有些人对青少年有性冲动,可能会加入一个宣扬青少年禁欲的宗教。
我们在少年时期经常做出反向的行为,比如暗恋一个同学,却表现出刻薄、霸道,不承认自己喜欢,就是为了避免尴尬局面。
09
转移
转移是指我们将攻击性的欲望转移到其它人身上。
通常会选择一个弱小的目标,典型的例子就是,有些人在工作中被老板训斥,不敢反抗,所以回到家中将情绪发泄到爱人身上。
10
幻想
通过幻想,我们把问题设想成不存在,或者将自己从现实中分离开来。
常见的方式有做白日梦,阅读文学著作,或者看黄片。在这些愉快的时光里,我们逃离了残酷的现实世界寻找到了一丝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