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不一样的曾国藩——缘起(下)
上接前文:不一样的曾国藩——缘起(上)。
后经朋友介绍:XX平台是个不错的创作者的平台,可注册开通试笔。
于是,在2021年国庆期间开通了XX平台小号,陆续发了几篇小文,引起了不少关注。慢慢地觉得只发些小文甚不“过瘾”。在了解到XX可以开专题连载后,动了想写部关于曾氏的学习笔记的想法,于是,在XX创建了《不一样的曾国藩》专题。发了几篇后,又引起一从事文学创作的老友、本地颇有名气的作家陈涂先生的高度关注与鼓励,并多次建议笔者以文学的手法将其扩充,以丰富其内容、增强其可读性,只有这样才与曾氏在近代史、甚至中国历史上的地位相称。
听后,我亦慌慌然,作为一介小民能否承受其厚山之重?若不然,既使自己创作无趣、也毁了这一历史人物题材,岂不贻笑大方?可陈涂先生还是一再鼓动。
既如此,索性听老友意见,于是便斗胆再行笔游走。在原稿约3万5千多字的基础上,又对原稿进行了扩充。在创作过程中,似乎慢慢有了感觉,思路也渐渐打开,从对曾国藩的了解,他根本就不是一个单薄之人,若仅仅以一册小文根本不足以说清述明其人其事,必须鸿篇巨制不可!于是,进一步将思路打开,也有了一定之格局,经深入思考,决定创作一部成套的巨著:初定四部(初出茅庐、历练湘军、平定天国、中兴名臣),后思考觉得名字既不工整、表述也不准确,分部划分也不尽合理;再经细思,认为分为六部更加合理,也就有了现在的结构设置。于是,迅速完成了第一部第二稿,由第一稿的3万多字扩展至约13万字。
第一部第二稿完成后,慢慢开始有了新感觉,似乎真的是找到了创作的门径。又在热情高涨之时,顺势开始了第二部的创作,也渐渐对原来的想法作了部分的调整与改变。并一口气将第二部的草稿也“写”了出来,约24万字。
至此,已有了约38万字的书稿,便请朋友帮忙打印出来,也有了厚厚的两本,顿时有着满满的“成就”感与厚重感,辛勤的付出“终于有了收获”。
可一旦将两部书稿放在一起看,马上发现存在一些问题。正是这些问题,使得笔者在创作上又有了很明确的进步与提升。这些进步与提升是确定性的,很清晰:一方面是全书整体结构上的,一方面是文字或写作技巧上的。
由此,又回头重新梳理,于是就有了如今的第一部第三稿(25万字)和第二部第二稿(25万字)。至此,“创作”了约50多万字的初稿。
至此,算是有了一定量的储备。准备再对其进行细致的打磨,待真正成熟后付梓。正得意间,一运营自媒体有经验的朋友获知笔者此一成果,善意提醒洋光,这么好的内容完全可以开号连载分享的呀!
于是,开始教笔者如何注册开通公众号,如何发布文章,如何与朋友们相动等,才有了今天与朋友们见面的内容。
好在,XX是个人人皆为创作者的平台,也允稚嫩的笔触敲击厚重的历史,即便是不成气候,使之作为自娱自乐之读书笔记亦无不可,对笔者自身来说也有其相当价值。由此,再度衔笔而动。希望同行们宽胸以待、大度为容、励人鼓劲,也希大伽达人提携指导、勘谬纠误、引领聪智、诲人不倦;更期伯乐高见、中肯批评、善意提醒、热情评论。
特自拟此文,作为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