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电影《长津湖》的任何吐槽与批评都是有风险的,特别是在目前这种高票房以及特殊氛围之下。
毫无疑问,这是一部成功的电影大片,三观正、主旋律激昂、演员全情投入、重工业化制作精良……这也是一部营销技巧高超的商业大片,从选择上映的时间节点、前期的铺陈渲染、对观众心理情绪板机的精确把握,以精准的节奏,如同滚雪球一般带动了观众的观影从众心理以及对影片的观感评价。
但请注意,向当年的英雄致敬并不等于是向影片致敬。而是这部影片在向当年的英雄致敬,这部影片同时受益于观众向当年英雄致敬的心理和情绪,方使这部影片获得了重大票房成功。千万不要将对影片的评价,与向当年英雄致敬混为一谈。
一部成功的商业大片,并不意味着它就没有瑕疵与不足。坦率地说,可能是因为期望值过高,三个小时观影下来,我对这部影片是有些失望的。以下提四点拙见,供大家推敲。
一是文武戏份比例失衡。近三个小时的电影片长,超过2/3的时间都在打打杀杀,难道是因为三大导演中两位擅长武戏?当然,作为战争片,不展现战争的残酷,不以重工业的精良制作表现战争的宏大,肯定是不合适的。但是,花这么长的时间用于爆炸、枪战、撕杀……是否对于讲好这个故事、塑造好人物形象有帮助?动静相宜、张弛有度、对比强烈,方令人印象深刻。影片有些节奏极快的部分让人误以为是在观看一部类似《战狼》的动作片。在有限的文戏部分中,角色过多,对人物性格的塑造也相对单薄。
二是知彼动机解读不够。影片在对对手的解读方面显然没有做足功课。长津湖战役是我方的一次重大战略性的胜利,但对于敌方的战争动机显然解读不够,仅限于描述了敌方主帅的傲慢,但是对于更深层次的傲慢原因、观念意识、国际态势等没有提及。聚焦于核心主题是对的,但是对于敌手发动战争的原因说明不足,使观众缺少全方位视角及宏观历史视野来看待这一战役。这只会使观众陷入导演想制造的情绪,但缺乏全面及深度思考。
三是人物成长进步不大。影片通过千里、万里两兄弟的视角来展现了长津湖战役。特别是万里,从一位乡村少年成长为一位战斗英雄,影片本应该充分展现这个人物成长进步的历程。但很可惜,除了他将打水漂转化为战场上潇洒地抛手雷,其他方面的变化确实也不大。有一些专为他设置的小细节小心机也有一些莫名其妙,不清楚对于他的成长到底有什么意义,比如那条扎眼的红围巾、比如同伴牺牲后留下的那块挂在胸前的小饰件。
四是关键疑问交待不足。长津湖战役最大的特点之一是极寒天气对战争双方的严峻考验。吃冻土豆的情节让人印象深刻,但是影片对于为何我方缺少御寒装备,尤其是缺最最基本的棉衣这一问题并没有做相应的交待,仅以一句“军情紧急”一笔带过。再比如,为何是从南方调九兵团入朝参战,而不是直接从东北调兵?这些疑问,影片都没有做出充分的交代。其实影片中有高层决策出兵的会议场景,在这个场景中稍加两句台词,就可以将这些疑问做一个交代。
此外,有个别场景让人感到有些突兀与别扭,比如雷爹牺牲那一刻,突然之间。似乎整个战场时空都飘移了——只见连长千里打开他的笔记本,在雷爹的名字上画上一个红框……必要的艺术渲染,可以理解。但是,在激烈的战斗场景中突然出现这一幕,渲染时机是否合适,还需再考虑一下。敌方师长向我方如冰雕般牺牲战士敬军礼的场景,也让人稍感别扭。虽然这一场景是为了呼应前面要贏得敌人尊重的这句台词,但是,难道我们牺牲战士真得需要敌人这个敬礼吗?这个场景有真实的历史依据?还只是我们自己的想象?
当然,瑕不掩玉,我所指出的值得推敲之处也仅是一家之言。无论如何,这还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史诗级大片。
期待你分享观影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