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比起母亲,我从小到大最爱的是父亲。
记得初一期末考试考语文。作文题目是什么记不得了,好像是写一篇关于爱的记叙文。班上大多数同学都写了母爱,我写了父爱。
默默无闻,有什么都放在心里的母亲太平常了,我不知道关于母爱我能写出什么实例来。倒是父亲, 我们之间的交流很多,父亲的内心世界是向我们敞开的。
有父亲在餐桌上充满了欢声笑语,父亲给我们讲在厂里的事,也给我们讲我们小时候的事。父亲说我刚出生那天,父亲还在厂里上班,得知消息后连夜赶回家里来。那是个大雪夜,他骑着自行车在路上摔了好几跤,还滚到了沟渠里。回到家后看到生的女儿高兴得乐开了花。我的那篇考试作文《父爱》的灵感就来自父亲讲的这个事情。我把这个雪夜父亲赶路的过程凭想象写了出来,写到作文纸不够用了,我只好写在了试卷反面,写到情深处我流出了眼泪。已经到了交卷时间,我终于写完了,抬起头来发现好多同学向我投来疑惑的目光,他们不明白我写个作文怎么还哭上了。
那时候我还不明白,文章得先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我的语文老师蒋老师可能是被我感动了,他给我的作文评了满分30分。
餐桌上不是父亲在讲话,就是我和弟弟的声音。母亲话不多,她含着笑静静地听着。一家人其乐融融。我还依稀记得自己小时候曾经和家人分开吃饭。那时可能也就五六岁吧,大门边,我独自一人坐在一张小马凳上,两只手端着自己的小饭碗吃饭,面前是一张小方凳当成饭桌,上面放了一碗水蒸蛋。我抬起头来能看到父母和爷爷奶奶围坐在屋子正中的小木桌上吃饭。我问父亲有这么回事吗?父亲说有啊,那时你得了肾脏炎,差点就没命了。医生说要忌食,饮食清淡,不能吃咸菜。平时餐桌上最多的就是咸菜,就给我蒸了清淡的水煮蛋分开吃了。
父亲说他那天早上起床后发现我脸上有些浮肿,还有些发红。父亲让我不要去上学了,在家里休息。可是小小的我坚持要去上学。我小时候居然这么爱读书,我都不记得了,我想可能更多的是碍于幼儿园老师的权威吧!我都已经快走到幼儿园了,那时村里的幼儿园就在村口。村口有一家杂货店,一家理发店,幼儿园就在理发店二楼,一个木质结构的黑乎乎的地方。父亲不放心,他也不去上班了,追上来在幼儿园门口把我带了回去。
当天父亲就带着我去杭州市儿童医院看病,医生检查后说是肾炎,发病急,晚来一步就危险了。可以说我的命就是父亲捡来的。
只有小学文化的父亲有一肚子的故事,他曾经在杭砖厂几千人的大会堂里讲《关胜的大刀》,那是水浒传里的人物。夏天的晚上我们姐弟俩和隔壁邻居的小孩子们包括大人都围坐在父亲身边,听他绘声绘色地讲故事。
长大些了,我的同学们也喜欢来我家里玩,因为我有一位开明的父亲。他能理解我们,做什么事都民主,不像有些家长一言堂,家里小孩子一点地位也没有,都得听大人的话。父亲待人接物也慷慨大方,总是很亲切地招待我的同学们。我为我有这样一位好父亲而骄傲。直到如今,我父亲都77岁了。我的同学还记得我父亲,她和我说,她从小就羡慕我有这么一位好父亲。我都不记得她曾经来过我家了,可能也就来了一两趟吧,父亲就给了她这么深的印象。
我的父亲总是比别人家的父亲想得更多一点,对子女关心得更多一些。记得我在上小学二年级时,有一次学校组织去镇上电影院看电影。小学是在村外的田畈里读的,离镇上差不多有十里路吧,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排好队伍走路去的。看完电影再走路回家来。
父亲前一天上了个夜班,白天在家里,地里的活干完了,他就骑了个自行车来找我,他怕我走累了,准备带我回家。那是从一到五年级的孩子都去看电影了吧,反正队伍长长地,一眼望不到头。父亲从队伍一出现就开始找我,边骑边往队伍里望,找到队伍都过去一半了还没见着女儿,父亲的脸上带了焦虑,我那时能看到父亲的表情,当时可能不懂,现在想起来就是焦虑,他就怕错过了我。我明明看到父亲了,可就是不敢开口喊他一声,可能是当时太小了,觉得应该听老师的话老老实实跟着同学走。也可能是我小时候长相成绩都不突出没有得到老师同学的厚爱,在队伍里就像只丑小鸭一样,丑小鸭是不敢大声说话的。我就这样一声不响低着头走路,眼睁睁错过了特地来带我回家的父亲。
父亲那天一直骑到了电影院,还进去里面问了工作人员,人家和他说电影都散场了,人也走光了。他才回家来的。我回家后母亲说你怎么一个人回来了,你父亲不是去带你了吗?我不知道当时我回答了什么,反正我肯定不会说其实我是见着父亲了。
父亲那天回到家已经很晚了,还要去上夜班,他连饭也来不及吃就又骑着自行车去厂里了。
我一直记得年轻时的父亲,他瘦瘦的,五官分明,单眼皮,坚毅的目光。父亲是忙碌的,他是位工人,也是位农民。在厂里他是工人,表现出色。在家里他是位农民,下地干活,也一样不比别人差。他把仅有的空闲时间都给了我和弟弟。从父亲那儿,我们得到了很多的爱。
但是其实,我的父亲得到的爱并不多。父亲他们兄弟五人,上面还有两位姐姐。父亲排行老四,下面还有一个弟弟。我的亲奶奶偏心,在60年代那个缺吃少穿的年月,每个孩子的吃食都是定量的,按年龄大小定的,三伯比父亲大三岁高一个档次,父亲和小他三岁的小伯是一样的份量。正是长身体的年纪,父亲每次从学校放学回家都饿得前胸贴后背,他想跑快一点到家可以吃饭,一跑就肚子疼,父亲就一边按着肚子一边跑回家来。
这个事情是我母亲告诉我的,我父亲才不会说我亲奶奶的坏话。父亲23岁时承继给了我现在的奶奶,那时他已经是杭砖厂的工人了。父亲得到的爱不多,从小并没有从亲奶奶那儿得到更多的疼爱,长大后承继给我的奶奶,因为不是亲生的,奶奶对他也并不好。我的亲爷爷瘫痪在床,他的饭食是几个儿女轮流管的,我有一次看到过,一碗米饭上面放着一些菜叶子还有一块全肥的肥肉。我的父亲经常会拿一些好的荤菜去给亲爷爷吃。有时还给他去洗澡,请了理发师来给亲爷爷理发。我的亲奶奶被三伯打得鼻青脸肿,也是父亲出面去找三伯理论。大伯小伯家里有什么事,父亲倾力相助。
当时我和母亲一样不理解父亲,我们一致认为,父亲既然已经承继给了我现在的奶奶,就不应该再去管之前的爷爷奶奶以及那些虽然有血缘关系却只会向父亲索取的兄弟姐妹了。所以每次父亲母亲为这类事情吵架,我都是站在母亲这一边的。我那时还挺叛逆,有些事情开始故意和父亲对着干。
有一段时间我没有工作,父亲也下岗了,他在村口开了一家早餐店,卖一些馄饨面条类的早餐,还烧一些卤味来卖。我不知道是因为什么事和父亲起了冲突,当着客人的面就和父亲吵了起来,还把刚洗完的筷子没晾干就故意插到了筷筒里。老顾客被我猛烈的动作吓了一跳,以后再也不敢上门了。我并不喜欢干早餐店里的活,后来索性就不去了。父亲一个人忙不过来,撑了几个月也就关门了。其实父亲是厨师,有证书的。他烧的面条好吃,卤味也做得好,炒菜更是不在话下。只是我年轻不懂事,不知道家里的艰难,只一味想着自己,不愿意干这种伺候人的活。
之后父亲就开始做村里的大厨,红白喜事的主厨。这是父亲的第二事业,他做得得心应手,获得了乡邻们的一致好评。忙的时候连轴转,大家都来请父亲过去烧菜,实在忙不过来只能推掉一些,介绍年轻人去烧。父亲一直做到了70多岁。父亲的脸被油烫伤过,手被快刀割破过,因为经常要端装了蒸菜的蒸笼格,一端就是好几格,父亲得了腰椎间盘突出症。因为病痛,父亲才不得不放弃了自己热爱的工作。
我的奶奶年轻时对父亲母亲不好,父亲不计前嫌,给奶奶养老送终,村里人没人不夸赞父亲一声。我从小看着长大,在做人方面,父亲一直是我的榜样。父亲的孝是骨子里的,发自内心的。父亲的爱是无私的,无须回报的。
父亲得到的爱不多,付出的爱很多。如今父亲到了晚年,他还是年轻时一样的脾气性情。我也经历了儿童时的懵懂,少年时的胆怯,青春期的叛逆,青年期的奋斗,人到中年我终于明白了父亲,理解了父亲。
所幸现在父亲母亲身体都还硬朗,我还有机会能孝敬他们。我要把我从他们那儿得到的爱加倍回报给他们。我发现其实付出也是一种快乐,我给父亲母亲送去他们爱吃的食物,漂亮合身的衣服,带他们去旅游看这个世界,经常陪伴看望他们,看到他们健康快乐,无病无痛,我也是幸福的,心里就像开出了一朵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