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这周有新东方的教师面试,所以我把在爱丁堡上CELTA的材料重新翻出来整理复习了一下。今天我准备写写从中学到的一些教学技巧和理念。我打算以此为契机,在拿到证书以后把CELTA的学习过程写三到四篇文章发在微博上。
回忆起CELTA,前三个在我脑海里出现的词分别是context(语境),instruction(指令)和 feedback(反馈)。CELTA的教学法强调的是student-centred,即以学生为中心,避免长时间的教师讲解,更加注重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这是一个中心原则,其他的要求都是为这一点服务的。【感觉此处我需要补充一个思维导图来讲解说明】
第一点set a context,即设置语境。我们总说学习语言是用来交流的,因此“交流性”是语言学习的第一要义。但是我们会发现传统的英语教学中,老师采用的文本-词汇-语法这样的模式而忽略了语境的设置。语境意味着告诉学生你为什么需要学习这些词汇,为什么需要学习这些语法。例如学习将来时态是为了能够描述在未来发生的事情,这时候语法就是一种有效的工具来帮助我们表达。因此在上课的事情我就设置了这样一个语境:用BBC纪录片The World in 2050作为开场,之前请学生们想象2050年的世界。这样学生们就有了一个任务,他们需要描述他们的想象和预测。这时学习表达将来的语言和结构就有了意义。
第二点是give a clear instruction,即给出清晰的指令。同期的同学们都深感能做到这一点非常困难。首先是我们潜意识里并没有意识到指令的重要性,这和曾经的学习经历有关。因为很少会有老师反复确认学生是否已经明确了任务,大多数时候指令都是一带而过的。但是在CELTA培训中,指令被排到了一个很重要的位置。给出指令继而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这是不可分割的两步。通常我们会采用ICQ(instruction checking questions)来检查学生是否已经弄懂接下来要做什么。再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通常还要分发讲义,这时候情况就更加复杂,整个过程中顺序和手势里都藏着大讲究。我总结了一句话,instruction first,handout second(指令第一,讲义第二)。我的导师Julia还提出了magic hands这样有趣的说法,把发出指令、检查指令和分发讲义完美结合,一气呵成。
第三点是give effective feedback,即给予有效的反馈。怎样的反馈才是有效的呢?传统教学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老师让学生一题一题地过,说答案,纠正答案,然后做讲解。这样既费时间又容易毫无重点。在培训过程中,我逐步意识到有效的反馈和课堂观察是离不开的。只有在学生对话和做题的过程中,不断地去记录他们已经学会的和存在问题的地方,才能有的放矢,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更加高效地利用时间。此外还有一些小技巧也很实用。比如你可以让学生结伴到黑板上来答题,这样就可以知道大家存在问题的地方也节省了自己书写的时间;或者你可以事先准备好答案,将答案下发,让学生对答案并相互讨论,这样加深他们的印象。
今天只是草草地把我印象中最重要的三点初步地说了一下。在今天写作的过程中我才意识到原来要把CELTA的知识表达地清楚明白也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情。正如提纲一样,每一项都是小注意点,如果不弄成笔记形式会很乱,但是笔记形式又很枯燥。如果在清晰和有趣之间找到平衡,将CELTA的精髓讲清楚,是我未来需要努力的方向。写作就是一个不断反省自我,逼迫输出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