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炯 从军行

杨炯从军行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杨炯(650-693),华阴(今陕西华阴)人。十一岁即被誉为神童,上元三年(676)考取功名,任校书郎,后又任崇文馆学士,继而任詹事、司直。武后垂拱元年(685),因其弟参加徐敬业起兵而得连坐之罪,被贬为梓州司法参军。天授元年(690),任教于洛阳宫中习艺馆。如意元年(692)迁盈川令,以执法严厉闻名,卒于任期内,世称杨盈川。


鉴赏:该诗表达了诗人自己投身军旅、保家卫国的高昂斗志。

首联交代了诗人作此诗的背景:外邦来犯,烽烟四起。通过对烽火连天的描写,体现了战争在即的紧张气氛,从而自然过渡到“心中自不平”的内心感受。


颔联对仗工整,“牙璋”对“风阙”,“铁骑”对“龙城”,既显沉稳庄严,又见战事紧急,准确地勾画出军队出征在即的宏大场面。精妙地以一个“绕”字,生动地刻画出了我军声势浩大、包围敌军的情势。

接下来诗人通过对边疆环境的描写,表现出将士们所处的艰苦环境:漫天飞雪,连军旗上的色彩都变得黯淡无光;侧耳倾听,风声猎猎,甚至夹杂在鼓声中。以人感官上的不适,表现环境的恶劣,令人感同身受。


结尾诗人直接表达了满腔的报国热情:即使从军是如此的凶险艰苦,仍然愿意弃笔从戎,征战沙场,建功立业。与“心中自不平”前后呼应,结构严谨地表现了贯穿全诗的“从军”主题。

此诗短小精悍,结构严谨,是唐代早期边塞诗中的名篇。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