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么一个人,上学时候不好好读书,语文课成绩不尽如人意,到自己创业的时候,忽然发现,书到用时方恨少。自此开始研究读书这件事,开发了读书法、思维导图、各种记忆术等,后来,一年内竟然读完了300本书。这个人就是大岩峻之。他把他的读书方法写成了一本书《实用性阅读指南》。
《实用性阅读指南》比较适用于技能类书籍的阅读,当然,其他类书籍参照学习,也会有很大的收获。这本书教你用三个步骤,牢记书中的内容,学到书中的知识,把知识转化为实用的技能。
一、高效率阅读
1.确定读书目标
在选一本书的时候,我们要先确定“我什么读这本书,读书的目的是什么?”。确定了读书的目的,然后通过目录、序言、后记掌握内容概要,把握书的层次结构,确定你的哪些问题可能会在书中找到答案。
2.提高阅读效率
要有时间意识
遵循80/20原则
要有输出意识
时间意识会在潜意识中,加强你的注意力,阅读效率就自然提高了。对于书里的内容,80%是没那么重要的,重要的内容只占20%,而这20%的内容当中,又只有20%是核心内容。也就是说,你只需要掌握全书的4%的内容就可以了。如何找到这4%的内容才是关键。在阅读的时候,你要想着我看完这本书后,如何跟他人介绍这本书,如何把这本书的内容教给其他人,这样,你读书的起点高度就不一样了。你也可以把书的内容写出来。写在哪里都行,笔记本、博客、豆瓣、知乎等等,都可以。带着输出意识阅读,你将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掌握知识
当你准备好了上面的工作之后,就可以开始进入这个步骤了。现在你已经开始阅读了,阅读的过程中,你还有很多的事情要做。
(一)笔记
1.标记重点
这一步是在书上完成的。
标记的方法很多,你可以划线、标记号、书页折角等等。在你读到感兴趣的内容,你可以添加注解,写上你的感悟,还可以在书页上贴便签,便签露在书页外面的部分,写上关键词,这样以后再查找起来就方便了。
关于贴便签,有个读书狂人叫史航,史老师的书,合上后,一溜的便签,整整齐齐,乍一看,还以为书就是这么装订的。
2.做读书笔记
这一步是在笔记本上完成的。
重要的内容直接摘录下来,注明页码。养成注明页码的好习惯,以后有疑问时,方便查找。 在阅读过程中,有了什么想法,一定要写下来,不然,过后再去想,怎么也想不起来了。
(二)思维导图
制作思维导图,大岩俊之把思维导图分了两种,一种是读书的思维导图,另一种是书本的思维导图。这两者是有区别的。读书的思维导图,是给你阅读提供帮助的;书本的思维导图,是你对书本的内容的总结,帮助你理解记忆的。
1.读书的思维导图。支线是书、问题、答案和总结
2.书本的思维导图。书中的重点,根据笔记做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个很好的工具。我经常使用的是Xmind,这个工具基本的使用方法掌握起来很简单。建议,大家读完一本书之后,都可以做思维导图,一本书的思维导图,就是一本书的骨架了,顺着这个骨架,展开记忆,一本书的梗概就差不多能掌握了。
(三)记忆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人的记忆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下降。长期稳定记忆的诀窍在于反复阅读。道理很简单,真正能做到的少之又少。
反复阅读的时间点,可以选择在阅读之后的1小时后、1天后、1个月后和3个月后,在这之后,基本形成了长期记忆,在需要的时候,偶尔翻下书,就可以唤回清晰的记忆了
三、实践
“纸上觉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所有学习的目的都在于使用。
作者大岩峻之在书中写道:
“本书的目的在于让大家读完后会付诸行动”。
特别是应用类书籍,实践性强。完全可以按照书中的内容,设定行动步骤,加以实践。学以致用,读书就是为了用嘛。在使用书中的方法实践时,不能盲目,还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在你确定了行动事项后,按照四象限法则,确定事情的紧急重要程度;按照SMART原则,确定具体目标。 按照5W1H方法,确定具体的步骤。然后把你的行动告诉他人,就可以开始你的行动了。
应用类书籍的目的性特别强,就是要你掌握某项技能的。掌握技能的最好方法,就是实践。
附上《实用性阅读指南》的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