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生命的分量(wm197049)
听朋友讲了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他们小区的事儿。一名好像特立独行又颇受学生欢迎的优秀教师,在得病渐趋康复的过程中,跳楼自杀了。过了大约一年,也是这个小区,另一名学生也从楼上一跃而下……
不愿生命都如青松般挺立,但是,我觉得生命也不都像文竹般柔弱吧。
对事儿不对人。
左手树立个光辉形象,右手又断然损坏。这是一种猜测,当然不见得谁会主动如此安排自己的人生,但是,确实做出了此种样子。猜测,往往会夸大其悲,快大其幸,放大其荣耀。不由得又找了一些网络上的资料,看到学生们对这位老师还是深切怀念的,但是,止有如此,并未有揭示其结果和原因的一面。实属正常。
顺境能毁了人,逆境也能毁了人。人们很愿意善良地承认,是逆境把人折磨得心力交瘁、体无完肤的;人们不容易认识到,逆境并没有真的毁了谁,而是顺境的比照使得人们再也受不了逆境的摧残和考验。
有一种可能,假如一个人生来就是病残卧床的,他又会如何呢?对他来说,能够逐渐坐起来就是实在庆幸的事儿,又能够楼下走走,趔趄着散散步呢?这是多么令人欢欣鼓舞的事儿呀?!
前些年偶然认识了个下岗职工,他总是那么一副派头,迈着八字步不紧不慢,端着茶水杯四平八稳,说话文绉绉酸不溜丢。后来了解到,他是单位车间主任,后来成了普通工人,后来打扫卫生,后来……下岗了。我戏称他是个卖醋的,确实有玩世不恭的情调。再后来,跟他没了交集。
谁都不愿意见到一张沮丧的苦瓜脸,谁也不愿意接近牢骚满腹的人。他抱怨社会,埋怨单位,却从未说过自己的不是。我想,这样的员工,又有哪位领导愿意供着呢?!他口口声声下岗的悲哀,我不知道他是否考虑过这个社会还有大量的生来到死都不曾有工作的人。
这里面蕴含着一个事儿,就是如何看待自己生命的事儿。爱人者,人恒爱之。我们每个人之所以活着,并不是我们每个人自己的私事儿。前一段儿有朋友聊天,顺带问了:人为什么活着。看似无意的流露,不难听出来其实是他内心的真实表达。这个问题常听到,这个问题本不是什么问题。
人为什么活着,看问的是活着的原因,还是维持活着的借口。活着,本身是一种状态,而并非是一种选择,我们愿不愿意活着,最初能够有此种样态,并不是我们选择的结果,也没人叫我们前去选择。我们是被动存在的。
之所以问人为什么活着,是提问者试图找到活着的价值和意义。我们活着,其实就像一个点,而维系我们这个点的,是无数种关系,不管你认可与否,在不同的关系网络里面,我们这个点充当的角色不同,也就是说,这个网络需要我。而也正是这个点,又成了别的网络的线的结合。
是你自己看不到,你这个点,维系着不同网络的结合。一旦你这个点不存在了,好多网络少了结合。
我们是因为需要,才继续活着的。每个网络,需要它的接点生机勃勃。
我想,那个跳楼的教师,你的学生需要你,你的朋友需要你,你的同事、家人、孩子都需要你!而你私自毁了自己,毁了你结点的网,成了漏洞。
自己生命的分量是自己决定的。做一个索取者,时时事事向别人乞讨,有人乞讨的是金钱,有人乞讨的是权利,有人乞讨了不少名誉,还有人,用金钱乞讨时间。所有这些,都是工具。只有时间是自己的,人需要你,因为你有时间。所有的奉献者,都有个很明显的标志,他的时间与朋友分享,与家人分享,与事业分享,与自己分享。
视自己如草芥的人,是卑微的,像一片树叶,飘零而下,静落窗前,无人问津,他放弃了自己,不爱自己,更不爱别人。
至于活着时候的能力,能力越显著,越显得死得轻率和不负责任。就轻率就死一说,学生一名和教师一名是同样不负责任的,并且,那个优秀的教师更显得不负责。因为他更应该懂得生命的价值。
他却不懂得人生的意义。甚至做了反面教材。(wm197049)
珍视生命,珍视和你有关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