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朋友,高尚需要经过训练吗?善良需要训练吗?问题听到感觉到有些突兀,可值得思考。当今社会在日益追求物质发展,追逐金钱财富时,人会遭遇更多的困惑,抑郁,甚至对人生失望。因为感觉到并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幸福。
训练的领域区分。智者爱比克泰德认为,要成为高尚善良的人,在三个领域必须受到训练,其中,第一个是关于意欲和厌恶。第二个是做和不做什么,即行为的驱动力是否合适。第三是关于怎样避免错误和匆忙的判断,即运用“同意”的问题。
意大利作家马西莫·匹格里奇是一个现代的斯多葛哲学家,他将其简要概括为:欲望原则、行动原则和认同原则。欲望来自物理学,美德对应的是勇气和节制。行动则来自伦理学,美德对应的是正义。认同则源自逻辑学,美德代表实用的智慧。
在斯多葛哲学家看来,在这三个方面训练,人才会真正得到勇气、节制、正义和智慧,这四点构成了人的德性,即美德。
具体内容的说明。爱比克泰德认为,上述三个方面,首要和最为迫切的是如何对待我们的错误的情感问题。因为错误的情感是由于我们得不到所意欲的,陷入了厌恶的境遇中而产生。它带来的是烦恼、不幸和敌意,使人不能听从理性。相信现实生活中,我们都会遇到这样的情感问题,爱欲煎熬,难以自拔,最后受到伤害,自伐不已。
佛家里总是讲求不得之苦,困惑是来自与欲望得不到满足,如何正确的分辨理解,这是一个关键问题。
其次,必须行为适当。爱比克泰德举例说,如作为一个敬神的人,作为一个儿子、一个兄弟、一个父亲、一个公民,就要在处理这些关系之中行为适当。生活的角色决定了我们的责任,任何一个人不能随便的抛弃自己的外在,进入到自发自为的状态。
第三方面是对已经在道德上有所进步,要使自己的思想行为在上述方面的事情中获得确定性。我的朋友,人往往会成为他人意见的奴隶。一个人要是能正确地运用自己的“同意”于表象,就能够使自己不至于成为未经检验的表象的俘虏。
比如看见网络上言论,没有核对就拍案而起,发表不适合的言论,采用不恰当的行动。如成都四十九中跳楼事件,引发出的情绪,正义的呼喊,都需要事实检验。
应注重递进关系。欲望原则告诉了我们追求什么是合适的,追求什么是不合适的。行动原则告诉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应该如何做人。认同原则告诉我们如何应对各种情况。知道了正确的追求是什么,同时努力的按照做人的基本守则去努力争取,并且正确的应对可能遇到个各种情况,这是斯多葛哲学企图告诉我们的东西。
爱比克泰德认为这三者都非常重要,并且必须有一个先后次序。他批评说,有的哲学家忽视了前两个领域,只忙于第三个。他们只关心某些逻辑论证的问题,强调辨别疑点避免上当受骗。
爱比克泰德指出,一个要使自己生活和行为善良有美德的人,必须在前两个方面下功夫,要训练自己选择善恶的意欲使之正确,学会在日常生活关系中如何行为适当,学会如何在情感汹涌而至的时候正确的分辨选择,然后才能到第三个方面“同意”。这是使表象得到最后的决定的审察和确定,它需要前两者的基础,这样才能够发挥作用。
爱比克泰德始终对部分斯多葛哲学家持一种批评的态度,这些人认为只要从逻辑上注意理性,即抓住了“同意”这个最后的环节,就能有此行为正确和得到美德,他们看不到在此之前必须具备的前提和训练,结果事与愿违全部落空了。
他的话语非常直接,引用一段:
你说你读了克里希普的《论驱动力》,那不是我所期待的,我要看到的是你的运用,你的准备,如何与自然一致,还是不一致。如果你的行为与自然一致,我才承认你进步了,否则读了也没有用。你岂不知道这本书只卖五块钱?一个运动员、一个练声的早起就练,不要空谈。
要学习如何摆脱悲叹、抱怨、失望、对死、流放、囚禁、毒药的畏惧,这样在囚禁之中你就可以像苏格拉底那样说:“我亲爱的克利托,这是神所喜悦的,让它如此吧”。而不是像奥狄浦斯那样说:“像我这样可怜的老人,满头白发,还要受这样的罪吗?”
可是,现代又多少人准备相关的训练呢?一点点委屈都受不起的人,你能期望在他身上看到高尚的灵魂?
相互之间的关系。我的朋友,你也许会说,这样训练一定很痛苦吧?斯多葛哲学中关于美德的定义和相应的三个领域的训练,并非让我们舍弃利益,仅仅从事那些人类高尚的事业,对大多数人来说,是无法实现的。它仅仅是指出了一个目标,明晰了一些具体的步骤,让你平静安宁。让你幸福的人,只有你自己。
斯多葛哲学伦理学要达到的目的,是与自然一致地道德高尚地生活,实现心灵的平安、宁静和幸福。它的敌人就是错误的情感,因此,人应当如何运用自己的理性来支配自己的情感表象,战胜错误的即背离理性的情感,成为爱比克泰德的行为心理学和伦理学的重点。
这三个领域的训练,关系是相互影响的。第一领域的心学训练,针对错误的情感,如种种烦恼、焦虑和恐惧这些表象方面的问题而发的。第二领域关于我们做什么和不做什么适当的问题。它也是理性对表象进行选择处理的领域,但是和第一领域不同。简要说,第一领域直接教导和训练人们关注其道德理性的运用,第二领域则要人们研究和训练如何运用实用的理性。
其实,这些训练是生活本身必须要接受的,不管你在什么环境下生活。人在生活中时刻会遇到种种实际的问题,人际关系中充满着实际的利害关系,这是每个人必须认真对待和处理的。斯多葛哲学从来不否认每个人都有自保自利的共性,认为这是合理正当的。因此他们主张的道德并没有否定人有其利益,只是认为每个人应当完善他自己的利益和幸福。所谓完善,要叫自保自利自爱达到与整个自然和社会一致的水平,这即是道德和真正的幸福。
最后,爱比克泰德讲到了“同意”的问题,因为在对日常行为中的种种问题学会做得适当的基础上道德择善就比较容易分辨和训练了。在两者都得到训练的基础上,当作重大问题和考验时刻来到的时刻,同意与否作为最后的关键环节能比较有效。
三者密切联系互动,中心是为了保证人学会正确的择善,能在实践中落实。
我的朋友,斯多葛哲学认为我们应该“遵循自然”,了解人类的天性和人在自然中的位置,爱比克泰德经历过很多苦痛,他在人生逆境中思考的问题,考虑的原则不仅适用于我们日常中碰到的各种问题,如生气、紧张、孤独等,还适用于友情、爱情等等,探讨它、理解它,对于我们有很大的帮助,相信你会读懂它。
对了,一定不要因为某些人背弃了你,就选择背弃所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