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到魔都,我还是想先走一走那些有特殊意义或者特色情调的上海街道,那些停留在电影、电视剧、文人笔下的上海街,到底有何种魅力呢?
好不容易空出了一个晚上的时间,我在住宿附近找到了一条路——多伦路。几乎很少夜晚出去拍街景,一方面光线不佳,另一方面很多有意思的店面都关门了。不过夜晚的多伦路却有独特味道:安静如渐渐入睡的孩子;深沉如历经沧桑的老人。
多伦路成名很多方面是因为这里曾经居住过很多文化名人,如鲁迅、郭沫若、茅盾、丁玲等,因此也称为“文化名人街。沿途能看到很多耳熟能详的名人塑像以及它们的旧宅或者纪念馆,虽然已经休业,但里面也是灯火通明,吸引人眼球。
多伦路上的每一栋建筑都有着历史遗址的气息,同时也伴随着一段故事。建筑多为融合东西方建筑特色的简单风格,不过每一家各有特色。我想如果真的把它们的历史翻出来,想必花上一天也读不完。最好的方法就是找一个当地人,回忆下那段历史下的轶事,应该很有意思。
夜晚多伦路上多为周边居民在散步,三三两两。但也有如我一样的游人,他们在这条路上“寻觅”历史。在鸿德书房前,就有一个“老上海”在向游客讲述内山完造和鲁迅先生的友情故事。
所谓“一条多伦路,百年上海滩”,确实如此。
让我惊奇的是,这些建筑并没有单纯供旅游业所用,而是真正有老百姓在使用的。比如老书店,你可以看到年老的老板坐在门口,和推着老式自行车的老人拉着家常,里面的书一看就知道已经有些岁月;比如书画店里,几位上了年纪的人在作画,后面站着几个少年,也许他们是他们的传承者;比如有人坐在老咖啡馆里,聊着无关紧要的话,神态悠然……
550米的街道,以为很快就能走完,却被我走了2个小时。走走停停,和老板聊聊历史,拍拍自己有兴趣的景物,练练摄影……不过我最喜欢的就是街上的路灯,感觉有种神秘的力量,似乎在诉说着什么。
多伦路,文人的世界,可探寻历史脚步,可更多的是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