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北京,百度董事长李彦宏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中国用户在个人隐私方面更加开放,一定程度上愿用隐私换方便和效率,但百度也会遵守相应法规规则。
这件事情在网上引起了很多讨论,很多人表示这些巨头的网站和APP等,如果不提供手机号,不提供个人信息就完全无法使用,完全是「霸王条款」。
也有少数人表示这是国家实名制的要求,和这些巨头并无直接联系。
可是,联系前边在国外社交网络巨头Facebook上发生的事情,有一个事实是不得不承认的:中国人对隐私的注重程度,远远比不上欧美。
一周多前才刚发生的事情,让Facebook股价大跌。
3月17日,美国《纽约时报》报道称,Facebook上超过5000万用户信息数据被一家名为“剑桥分析(Cambridge Analytica)”的公司泄露,用于在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中针对目标受众推送广告,从而影响大选结果。
用户隐私遭泄露的Facebook被媒体报道称,其有可能违反2011年的和解令,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正在开展的调查,若属实,罚金高达2万亿美元(约12.7万亿元人民币),而Facebook的总市值也才4885亿美元。
但是在中国,同样的新闻此起彼伏,却从未引起哪家巨头股价大跌,也没有引起网民的声讨。
比如2011年,CSDN用户数据惨遭泄露,当时黑客直接把600万用户信息放到了网上,之后,事件扩大到人人网、天涯等网站,涉及用户规模超过5000万。2016年和2017年,百度网盘也先后被曝出数据泄露问题,内容包括网盘上存放的照片、通讯录等等。
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也不仅局限于上述提到的公司。不过,数据泄露之后,并没有看到有国内用户说要删除账户的新闻,当时那些公司也没有遇到业务受损、估值降低之类的事,相对于国外简直是天壤之别。
当什么时候中国的公司因为数据泄露、滥用数据被罚款,股价大跌,全名声讨的时候,才是真的重视隐私的时候。
而这之前,李彦宏所说的,都是事实。
个人隐私不仅仅是隐私,危险的也不仅仅是泄露,而且还有被人滥用
很多人经常会说「我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东西,隐私不隐私无所谓」
可是,个人隐私的作用远远不止你所谓的「见不得人的东西」。
就这样说吧,假如某地图在不停的获取你的「位置信息」,当你匆匆忙忙在日常经常的「做饭时间」,跑到了小区旁边的一个「药店买创可贴」。那他们就会知道你是大概率切到手了。而且大数据显示最近的其他药店还需要半小时才能到,那么一个创可贴卖给你80要不要呢?
可是要是其他人慢悠悠的来到药店,而且住的比较远,说不定「大数据」会显示这是个不常来的客人,还会打个折。
通过大数据知道你家里在哪,知道你公司在哪,知道你9点上班,打车过去当前路况,要30分钟,现在刚好8点25,根据你发的朋友圈说的,你迟到的话会罚款200。然后APP会提示你「当前排队人数较多,花18元享受优先司机服务」,还是同样的服务,但是你额外支出的18元,就是你因为个人信息的代价。这时候你是要还是不要呢?
前边的某打车软件「杀熟」(给熟客显示更高的价格)的行为,就是大数据的一次滥用。还有包括比如发现你每次买东西都只是一搜索就买前边两三个中的一个,那么就会给你在最前边推荐价格高、利润大的商品,甚至给你显示更高的价格。但是如果发现你每次网购都是花很久,仔细货比三家,甚至还会跳到其他平台,那么他就会给你显示个更低的价格。
就像当两个谈判的人,一个人被对方知道了所有的生活习惯、消费习惯,知道了口袋里的底线,那还怎么谈呢?
当我们使用某宝,某信的时候,我们的信息就在不停的被收集。而这些信息正在不停的被使用到更多的地方,被用来从我们身上获取更多的利益。
但是这却不能怪巨头,也不能怪资本家
资本的天性是求利,是赚钱。
如果有10%的利润,资本就会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资本就能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资本就会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资本就敢践踏人间一切法律;有300%以上的利润,资本敢犯任何罪行。
对于个人信息的使用,可以给资本带来大量的利益。不使用,就会失去大量的利益。而当今的环境下,使用个人隐私来赚钱带来的风险,远远小于可以换来的利益。资本会怎么选择,不言而喻。而想要让资本家遵守所谓「道德约束」,就像想让太阳从西边升起一样的不显示。
真正的原因:监管缺失,巨头为所欲为
在监管严格的欧洲,Facebook,谷歌等互联网巨头经常会因为对数据泄露以及使用不当遭到欧盟以及各国家的大量罚款。
欧盟会要求互联网巨头不能将个人数据用于价格歧视(给不同人显示不同的价格),不能将个人数据储存在不安全的地方,不能强迫用户接受数据使用条款。如果使用个人数据,一定要明确提醒用户,明确表述数据被如何使用。
所以在使用欧洲的网站的时候,经常会有明显提示“我们使用cookies(浏览器缓存,几乎所有网站都会用到的东西)”。众多购物网站,都可以不注册账号完成购买。
如果不合法使用数据,都将会面临欧盟以及各国的巨额罚款。这些国际巨头也会考量不合规矩所带来的损失和获得的收益,相比之下,巨头都选择纷纷改正,表示要做个「好学生」
但是在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迅猛的同时,与其相应的法律却一直没有跟上。多年前的网络盗版现象经过这几年的努力已经有所好转,与此而来的就是更规范更好用的音乐、视频APP以及更多优质的原创内容。
当个人隐私也慢慢被规范,当个人、公众、企业、国家都慢慢重视个人隐私以及监管的时候,必定也会让这些企业进一步规范化自身,提高国际竞争力。
面对大数据「杀熟」行为,我们普通人能做什么?
核心就是「保护隐私,隐藏自己」
几个小建议:
首先一定要认识到个人信息、个人隐私的价值。认识到价值才是可以保护的开始。
定期修改各个平台,网站,APP的密码,不要使用相同的密码。
对不同重要的APP使用不同等级的密码,重要的存钱的银行使用专门的密码,不重要的APP使用最简单的密码,这样一个密码泄露其他的也不会有危险。
如果可以使用邮箱注册的网站,使用一个专用的邮箱进行注册。
如果不太熟悉手机的权限管理,可以将手机的定位功能关闭,使用的时候再打开,还可以省电。
不要贪一点点红包、优惠券,到处用自己的手机号注册各种各样的网站。
买东西的时候,不要一直在一个平台,某宝买了以后,看看某东,团某某的同样的东西卖多少钱。可以使用比价网(如下图冰箱,可以看到在不同平台的价格)
买机票的时候,先在携x等网站搜价格,然后去航空公司的官网买,一般都可以买到最低的价格,甚至有些比如春秋航空的「官网专享」,如果没有托运行李,会更便宜。
买火车票的时候只用12306。
买电影票等,可以在大众点评以外,再看看支付宝和其他平台。
关键的信息不要保存在网盘,只保存在电脑里,重要的密码等不要保存在电脑,写在一个本子上,放在家里最安全。
关注我,获取更多你感兴趣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