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看本书评分
一、关于写文章要有逻辑的名人名言
现代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朱光潜在《选择与安排》中如是说:“在作文运思时,最重要而且最艰苦的工作不在搜寻材料,而在有了材料之后,将它们加以选择与安排,这就等于说,给它们一个完整有生命的形式。材料只是生糙的钢铁,选择与安排才显出艺术的锤炼刻画……变迁了形式,就变迁了内容。” 朱光潜先生所说的“形式”,与“结构”有异曲同工之妙。
哲学家、逻辑学家罗素曾说过,一切哲学问题经过分析后会发现其实都是语言问题,而语言问题归根结底却是逻辑问题。
非常擅长写作的毛泽东如是说:“写文章要讲逻辑。就是要注意整篇文章、整篇说话的结构,开头、中间、尾巴要有一种关系,要有一种内在的联系,不要互相冲突。”
约翰·杜威这样评价有意义的思维:“应是不间断的、一系列的思量,连贯有序,因果分明,前后呼应。思维过程中的各个部分不是零碎的大杂烩,而应是彼此应接、互为印证的。”
二、基础篇——结构化写作需要掌握的四个核心原则
(一)论·结论先行:一次表达只支持一个核心观点或中心思想,并且要放在开头的位置
何为结论?
从哲学的观点来看,“结论”是相对一定的“条件”而言的,结论与条件互为因果关系。条件(原因)是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结论(结果)是由于条件作用而产生的现象。也就是说,在某一环境中所形成的“结论”(B),到了另一环境,它可能就成了另一个“结论”(中心思想)的“条件”。如此看来,“结论”是一个相对概念。
作者对结论的定义:某一环境中(或基于某种前提、假设),在对相关信息进行充分思考的基础上,经过某种形式的推论后,所形成的用以表明一个明确的立场(或态度)、主张(或见解)、观点(或意见)的总结性的论断。
(二)证·以上统下:上一层结论是对下一层信息的概括和总结,下一层信息则是对上一层结论的解释和说明
“以上统下”实际上是说的三个方向的事儿:一个是上层对下层的“概括”,即不能仅仅罗列信息,还要对这些信息进行总结并得出结论;二是下层对上层的“论证”,如果有了一个明确的观点,还要给出充分的理由和依据对观点形成支撑,做出进一步的说明;三是“对应”,上下层之间要形成严谨的对应关系,而不是各说各话。
要做到以下三点:
1.概括:“以上统下”是高效的体现
何为“概括”?
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从认知的角度说,概括就是站在更高的层次上认知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特征及发展规律;从思维的角度说,概括就是从个体到普遍,从具体到抽象;从表达的角度说,概括就是以简驭繁、化繁为简的语言运用过程。
“概括”的例子
欧阳修在翰林院时,常常与同院的人出游。一次,见有一匹飞驰的马踩死了一条狗,欧阳修说:“你们说一下这件事。”一人说:“有犬卧于通衢,逸马蹄而杀之。”另一人说:“有马逸于街衢,卧犬遭之而毙。”欧阳修笑说:“像你们这样修史,一万卷也写不完。”那二人问:“那你说呢?”欧阳修道:“逸马杀犬于道。”这个故事很形象地告诉我们,语言的目的是传递信息,应该精练简要,而不是刻意堆砌文字。
2.论证:“以上统下”是强大逻辑思维的体现
何为“论证”?
简单地说,论证其实就是一个说理的过程。如何说理呢?就是拿出一些理由去支持或反驳某个观点。进行一次完整的论证应该具备三个核心要素:论点、论据、论证方式。从逻辑学的角度解释,论点、论据都是由“概念”组成的“命题”,论证方式则对应的是命题之间的“推理”。
“论证”的例子
墨子是中国古代逻辑思想体系的重要开拓者之一。 “夫辩者,将以明是非之分,审治乱之纪,明同异之处,察名实之理,处利害,决嫌疑。焉摹略万物之然,论求群言之比。以名举实,以辞抒意,以说出故。以类取,以类予。”这段文字出自《墨子·小取》,其中“以名举实,以辞抒意,以说出故”正是在说论证的事儿。这句话的大意是,用名称反映事物,用判断表达思想,用推论揭示原因。这不正是逻辑学中的概念、命题和推理吗?这也是墨子所概括的思维方法。思维的目的是要探求客观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以及探求反映这种必然联系的形式,并用“名”(概念)、“辞”(判断)和“说”(推理)表达出来。
3.对应:“以上统下”是严谨的体现(注:金字塔结构)
何为“对应”?
论点与论据必须保持统一性,两者在同一个范畴内。简单地说,两者得对得上号,不能论点说的是这回事,论据说的又是另一回事。
“对应”的例子
《孙子兵法·始计篇》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作者首先提出明确的观点:战争是国家大事,“不可不察”,而且要从五个方面“察”。然后分别从“道、天、地、将、法”五个方面一 一论述。最后,“凡此五者,将莫不闻”,做了一个总结。
(三)类·归类分组:具有相似性或相互关联的信息要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归为同一个逻辑范畴
(四)比·逻辑递进:同一逻辑范畴的信息必须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排列
四个原则之间的关系
结论先行、以上统下侧重于体现上下层之间的“纵向”关系;归类分组、逻辑递进则对同一层级各要素之间的“横向”关系提出要求。
经过对四个核心原则的深入探讨,我们可以更进一步分析它们之间还存在哪些深层次的联系。“结论先行”中的结论从何而来?如果采用的是自下而上构建文章框架的方式,很显然,结论是由各个信息要素经过一层一层的抽象概括而成。概括是提取共同属性的过程,如何找到共同点?那就需要对信息要素进行准确合理的“归类分组”,形成一个个的信息组。这时,在纵向就有了清晰的层次结构,接下来就要用“以上统下”对上下层级之间的关系进行梳理了,让整个框架更加严谨和富有逻辑。最后,我们还要用“逻辑递进”对各个信息组内部以及信息组之间的顺序进行梳理,让它们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有序的排列。
在四个基本原则的规范下,我们的表达内容就呈现出观点明确、结构清晰、层次分明、富有逻辑、井然有序的状态,从而使说者清晰高效,听(看)者清楚明了。因此,四个基本原则之间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
三、方法篇——四类职场写作场景的写作方法
(一)清晰传递信息:短时间内快速组织信息并有效传递
(二)准确总结工作:写一份有思想、有高度的工作总结
(三)充分说服他人:观点明确、有理有据地进行职场说服
(四)有力汇报方案:写出有价值、有力度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