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什么才是职业成功?
我们每个人都会工作。
我们一辈子到底要工作多长时间?
很多人的答案是:30多年。
但是,你有想过,职业生涯30多年,这场长途旅行会如何结束?你将怎样为自己的职业生涯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我试着问了好些的年轻的职场朋友这个问题,他们表示,几乎从未想过这个问题,在他们的意识里,职业的尽头应该就是退休吧,放下工作,开始享受人生,遛鸟打牌、游山玩水,一幅美好的画面。
但是,退休并不意味着“圆满”,如果我们能让自已的才能在工作中得到充分发挥,即自我实现,就是职业成功。
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当经历了自我实现的过程之后,我们应该为职业生涯画上一个怎样的句号呢?
我们先看看几个职场朋友的经历:
案例一
熬几年就退休,真的行吗?
刘进今年40岁,是一家培训机构的校区校长,这个校区是她从无到有一手做大的,当时校区的业绩在全国曾一度领先,还获得总裁特别嘉奖,是公司红极一时的管理干部,刘进觉得自已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人生价值。
但几年过去了,有一天她突然发现总部的领导都变成了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在月度会议上,这帮年轻人对各校区工作指手划脚,校区有几个月度业绩未及预期,被28岁的营销副总在大会上公开质问:“你也是几年的老校长了,这种基础的问题怎么还要我说呢?”刘进几次都委屈得流泪,每次都说干过今年再也不干,但每次过完年又说再干一年吧,熬几年就退休了。
案例二
市场变化,你跟得上吗?
Mike是一家世界500强外企HR经理,那年国内民企开始喜欢上外企挖人,Mike去了一家国内知名鞋服企业,过去后引入外企管理模式,在短时间内将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提升到了新的高度,领导大为赞赏,称“500强的专家就是不一样”, Mike也顺理成章成为核心管理成员,迎来职业发展的高光时刻。
但好景不长,那一年国内掀起“学华为”的风潮,华为的合伙人制度、狼性文化被国内企业为奉为圣经。Mike的公司先是请华为老师来讲课,后来请来咨询公司对标华为做变革,最后,老板干脆请人从华为挖来一位HR高管,接下来的情况你可以想象,Mike开始坐冷板凳了。
案例三
计划跟得上变化吗?
老孙是一家公司的研发副总,一直是公司的核心骨干,42岁的他想着再努力一下,做到部门一把手,这份工作作为自已“最后的事业”,也算是圆满了。
2016年,国内吹起了一阵年轻化风潮,公司下了个规定:今后40岁以上的员工一律不能担任部门一把手。这下老孙的心态彻底乱了,完全没了干劲,一年后,公司以表现不佳为由提出解约。老孙在家待了三个月,仍未找到合适的机会,而目前的房子仍在按揭中,每月需还不菲的按揭,算一算手上的积蓄,还可以勉强再撑2年,如果2年内没有转机,他无法想象会生活会变成怎样。
这些例子是不是似曾相识?其实,它每天都在我们身边发生。
有些职场人经过多年的打拼,顺利跨入高管行列,成为众人眼中的成功者。但这种高光时刻并未延续到最后。职业生命被动提前终结,或者在下坡路中尴尬收尾,这能叫作职业成功吗?
显然不能。
职场人十年寒窗,再加上一、二十年的职场打拼,不只是为了一个好看的职业头衔和虚幻的心理实现,也不是一时的高光时刻,更重要的是实实在在的价值实现,让自已远离未富先老的窘局,实现人生的富足。
人尽其才不是终点。才尽其值,最后实现人生富足,才是圆满。
从年轻时的多劳少得,中年时的多劳多得,到年老后的不劳而有得(不用工作也有收入),是一个比较完美的过程,一个好的职业过程应该让人能够实现不劳而有得,才算是圆满的职业人生,才是一个圆满的职业句号。
所以在商业化的今天,职业成功应该满足两个条件:
01.
人尽其才,生而无憾
个人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与施展,即人尽其才。
比如你拥有IT天赋,在某家大的IT公司将你的技术运用到多种的产品和系统中,并推广到全球各地;
比如你有管理才能,某家公司让你管理一支500人的跨国大团队;
比如你有投资天赋,一家基金公司让你掌管一支上百亿市值的资产。
这种机会就像诸葛亮之于蜀国,商鞅之于秦国,姜子牙之于西岐,就是所谓的将遇良才,才能与平台的最佳结合。精英们得以在这个舞台上纵情泼墨,大展拳脚。
人尽其才的反面,叫怀才不遇,比如你有一身好武艺,奈何身在和平世,即便是过得衣食无忧,但一事无成终是一件憾事。人尽其才的成就感来自于内心,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02.
才尽其值,富足无忧
个人的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认可和回报,即才尽所值。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华山论剑,职场封神,都是才干得到发挥的写照,带来的心理成就感无疑是一种成功。
但是走向巅峰的人生如果不是以岁月静好为结局,那就不叫圆满,才华横溢如果没有人生富足作为注脚,终究是遗憾。作为凡夫俗子、职场蝼蚁,个人价值能充分变现,实现人生富足才是职业成功的应有之意。
说白了,有才还能卖个好价钱,才算是人生赢家。
有人说:“你这说的不是一回事吗,有能力还担心过不了好日子?”
看看上面刘进、Mike、老孙的故事,你应该就懂了。
本文作者:资深人力官王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