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感激这部电影没去拍什么荷塘月色故作优雅,也没去谈梁思成和林徽因的感情纠葛,清华是清华人的清华,但是却从来不止是清华人的清华。人都有爱恨情仇,也都有七情六欲,但是这部电影既然挂上了为百年清华而生,我们更希望在其中看到在我们之前的故事和在我们之后的畅想,物质财富的传承能够让人富余,精神财富的汲取更可以让大家受益匪浅。
好在《无问西东》并没有让大家失望,四个不同时代的人,在四个不同的时代里面,努力的为理想,爱情,亲情而努力的奋斗,他们的牺牲或许没有改变大环境与时代里其他人的命运,但是他们为后人的幸福生活奠定了基础。吴岭澜一心学理,希望达成实业报国,而沈光耀选择了本来可以避免的战争风险,陈鹏为了中国的核事业,在西北沙漠之中吃了不少苦,而张果果就离我们很近了,有的人甚至能看的出他身上自己的影子。
四个人,分别经历了辛亥革命的思想解放,抗日战争的热血殉国,建国之后的激情彭拜,已经当今现在的迷茫和坚持,每一代青年有自己的困惑和迷茫,每一部青春片都有自己强烈的时代痕迹,但是《无问西东》的跨度太长,让我们很难去感同身受那些已经远离我们的情绪,当情绪很难共鸣时,剩下能被理解的就是主义和精神了,家国天下从来不是说说而已。
有人说,我不大相信,在今天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还会有人去参军,去支边,去帮助弱势么,剧中的精神在今天还能有一席之地么?
2015年,清华新生3300人,入学后参军的25人,这个比例接近1%。25人之中,7人部队入党,4人参加朱日和阅兵,2人参与7.20北京暴雨抢险及武汉暴雨抢险救灾,1人前往中印洞朗对峙前线并延迟退伍,并且貌似还写了遗书。
我想那位在洞朗对峙的同学,他本来可以用这段时间去做一个牛逼的实习,在Google或者Microsoft的北京办公室里敲敲代码,享受着一餐200的午餐补助,然后随手拿着办公室的咖啡,在下班后再跑个步,遛个狗什么的。然而他选择了在一个最艰苦的地方去戍边,冒着随时打起仗来会牺牲生命的危险,来给几千公里外的人们保卫和平的生活,职责所在,从不因自身优秀而逃避责任。
同样的尽全力,沈光耀为了达成目的,只能去送命,到了30年后,陈鹏必须要去大西北吃沙子,斗严寒,虽说也不容易,但是比以命相搏的沈光耀要好多了,起码能活下来。到了张果果这里,面对上司的黑手,固然不爽,但是建立在沈光耀和陈鹏的牺牲基础上,这代人的命运已经相比前人好多了。如果等到20年后,再拍个《无问西东2》,张果果收养的四个女婴要是在剧情中再有幸进了清华,估计剧情就很可能就是他们在伦敦或者纽约的交易所里打拼了。
一部校园剧,半部近代史,在这部剧里面,你总能看到一部分曾经的自己,有的人看到的是自己曾经的挑灯夜读,有的人看到的是自己曾经卫国戍边,有的人感慨自己曾经的爱情可贵,更有的人在赞美年轻时的选择无怨无悔。在不同的大格局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青春,此时此刻的我们不一样,但是我们也都一样。
格物致知,修身齐家,齐国平天下的夙愿在每一个人的心头印象深刻,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誓言也让很多人为之奋斗终身,这部电影不仅属于清华的校庆也属于每一个热爱这片土地和头顶天空的我们。
“立德立言,无问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