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北风来袭
继第一季讲了许多话题之后,老罗又再次出发,第二季应运而生。实际上,写这篇书评的时候,第三季成大事者不纠结也已经出炉。
在第二季里,有读者和我产生了一样的疑问。这么多不重复的话题,老罗真是学富五车,包罗马象,话题没有讲完的时候,但到底有没有词穷的时候呢?这种扩散性的思维,广度与深度有没有个尽头呢?
第二季分为十二集,分别讲了读书、岳飞、奸臣、经度、南北战争、当下时代、试法行为、康有为、慈禧、就业失业、女神、光绪。大家看一看,果然话题真的是五花八门、横冲直撞,无所不包,无所不有。
但老罗真的是这样的人吗?未必见得。随着节目的深入,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质疑声。比如老罗提倡的U盘化生存,老罗一毕业不也是生活在一个组织里吗,让人一工作就当个U盘显然也不现实。
又比如,老罗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有一个庞大的团队在幕后支持着他。第一层就是核心层,也就是第一季书末纷纷露脸但没有名字的幕后人员,第二季在每一篇后面都注明了社群编辑的名字。第二层也就是与老罗互动的博友、微友等网友们,也不时地给老罗予启发。这样的情况也可以反证,老罗离开了这一幕后团队这一组织也很难,当然,幕后团伙可以换人,但一定要有的,光怪老罗单枪匹马的也难成大事。
在当下时代专业分工越来越细的年代,能够在一个领域成为专才亦属不易,更何况是在多个话题上都要讲出新意来呢?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你不能指望老罗在每一集里面说的话、讲的观点都是完全令人耳目一新的。从老罗的知识背景、从业经历等来讲,能够在三五个领域讲出新东西就已经不错了。
所以在节目或书籍分类上就出现了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比如,本书在版权页分类上属于笑话,而在老罗每一集末尾都还推荐文章或者是书籍,令人搞不懂这到底是一档读书节目还是象梁宏达那样的评论节目呢?
或许老罗读书很快,能够以另一种全新的方式诠释一下他读书的感受,然后推介给大家。或者按老罗说的,书未必全读,只找对自己有用的就行了,读书是没有什么目的性的。老罗说要作一个十年的互联网试验,我看难度很大。只有有创新,大家才愿意听,而有时老罗就是为了创新而标新,这就勉为其难了。
上学读书写论文的时候,导师们常说,要做一点创新是很难的,一篇论文从头到角都是新的几乎是完全不可能的,因此可以在部分点上出新就行了,比如观点新、论证方式新、引用材料新、引用数据新这都可以。
而现在的罗辑思维,则有点象以前一段时间盛行的哲理小故事一样了,先用大部分时间讲一个小故事,显得节目书籍有故事性、可读性,再加上自己的一点剑出偏锋的评论,俨然就成了脱口秀达人,真是太有意思了。
或许老罗的话题未有竟时,但真正能讨论得有深度有广度的,还是持保留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