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永远不要独自进餐》
6-2 相互包容是合作的前提
原文:一个宽容的人,能够对那些在意见、习惯和信仰方面与自己不同的人表示友好与接受。宽容最能够表现出一个人的耐心、谦恭、明智与深谋远虑,通过敞开心胸接受新观念和新资讯,往往可以使自己的知识更丰富,个性更完善,更具想象力。如果一个人只会封闭自己,那就无法接触到更多的信息,以及思想的不同层面。如果我们反过来,乐于接受新的观念,乐于对不同的声音表现出容忍、谅解与友善,那么我们就能不断地提升思维能力。
我对原文的理解:
一个人要有一颗包容的心态,特别是和自己意见不同、习惯不同还有信仰不同的人能不排斥,不拒人之外,不攻击,并且能够表示友好和接受。打开心胸接受新的知识、新的讯息、新的观念,保持一颗好奇心,不掩不闭,往往可以使自己的知识更丰富、能力更强大、业务更广泛,讯息更多、更新。
在这里,我觉得有一颗包容的心态时,不以价值观为衡量标准,不以个人爱好和习惯为标准。不以原则为准则,更平易近人的态度接近大众,但是,内心还是有自己的原则和衡量的尺度。记得有一篇文章说:李嘉诚参加一会议,给见到的每一人都发名片,无论是普通人或是优秀的成功者。文章也讲到卓越的人都有一颗谦卑的心态。结合文章来体会,确实如此。但是真正独立起来。他是有严格的标准和原则,但是,在接触的人群中用一颗包容的心对待周边人。
很多时候会因此而迷惑,到底是和所有人交朋友呢?或是和品位、思路相近的人在一起?我的理解:对于每一个都要有一颗包容之心,友好和相处每个人,有人会说,这样的人圆滑,和什么样的人都能相处,在此看来,这个人就是有一颗包容之心,愿意理解和接受身边的人。而有的人,看到性格不同、习惯不同的人就格格不入。
我有几个性格不同的朋友,经过时间的洗涤,友情也得到了验证。
有一位朋友,我们性格、品鉴标准都有相似,再加上共有的处事方式,我们经过岁月,成了患难与共的知交。但是,我们又尊重彼此的习惯、性格,包括朋友圈。但是我俩在一起,久而不醉,茶而余香。
还有一位朋友,从姐妹相交,到现在的淡淡而交,时间是很好的过滤器,是是非非诠释了彼此的追求和个性。和而不同,彼此生活在各自的圈子,但是在某一个点上会有交叉点时,我们就着这一点相谈,得到彼此的需求。
以前的自己,无论如何接受不了和自己相差极大的人交往。现在,一切都慢慢地放下了,不再一味地追求相同。但是,在心灵深处,是有一些做人做事的原则在辨别是非,既放下又不去触碰。
对于以后,将更以包容的心接受不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