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批判精神的起源,我们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哲学家苏格拉底,其通过提问、辩论,来揭露学生话里的矛盾和缺陷,来逼着学生进行思考,被称为“真理的助产士”。
不过在我看来,我国的先贤也是如此,流传至今的“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故事,正是如此,小时候仅仅当作故事来听,但背后也颇有哲学的意味。
如果想要拥有批判性思维,我们需要学会去审视一段思考的信息结构,是否缜密、是否足够系统,审视逻辑上是否能够自洽。
但我们需要注意,拆解复盘的目标是思考,而不是感觉,感觉是无法拆解的,本身也是无逻辑的,比如“我觉得今天天气很好”,这就是感觉,本身无逻辑,也不存在对错。
我希望给大家交付一个审视自己思考的公式,让大家更好地进行自我思维批判。
完整的思考=论题+论证+结论
一个具备批判性思维的人,一定拥有良好的逻辑性,能够识别论题,通过相应证据,得出最后结论。
识别论题为一切思考的基础,明确问题是什么,这看似简单,但实际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中,许多人常常做出一些答非所问的回答。
比如,我问一个同事,什么时候能够把活动的策划方案给我,他的回答为,“我把上月的活动结案做完,就开始写”。这是在职场里,几乎每天都会出现的对话,但对方实际上完全没有回答我的问题。
因此我对自己团队成员,都会提出一个要求:养成一字不差的阅读能力。
但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这个简单的要求,要想做到极致,并不容易,审视自己思考的时候,先看看问题本身,是否已经确认清晰。
批判性思维,就是审视我们自己的思考过程,论题、论证、结论三步,请开始实践应用。
长期的刻意练习,可以让我们从“无知的确定性”到“有知识的混乱”,再到真正的具备批判性思维。
我是孙凌,长期专注于大学生群体行为研究,持续分享自己的一些思考,可留言或私信,欢迎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