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天在等地铁的时候不小心旁听到两个女生的聊天,扎着马尾辫的小姑娘怒气十足的抱怨着公司里同事间的勾心斗角,没人性的老板和每个月聊以糊口却没什么前途的工作,地铁运行的轰鸣声都掩不住她的中气十足,我与旁边的几位乘客交换一下眼神,顿时原有一点偷听的愧疚感荡然无存,大家都听的很津津有味嘛。
而站在她对面长发披肩的女孩显然要淡定很多,一个劲的安慰她“习惯就好了,我们也都是这么熬过来的。”“回去好好睡一觉,明天一定会满血复活”等等。
终于在她动情的说出“书上不是说了吗,二十几岁就是人生最艰难的时候,熬过了这一段就会好起来的,一切都会好的。”之后,我飞快的在乘客甲乙丙中的眼中找到了那一抹我极力忍着不敢露出的笑意。
简直就是鸡汤功的不二完美传人,我腹诽一句。
马尾辫姑娘吐槽完自己的怒气,像花费了很多力气一样往角落里又靠了一下“你说得对,我回去好好睡一觉,这世上没有过不去的坎儿,对了,我昨天刚刚开始追你推荐的那个《云中歌》看到凌晨三点,陆毅好帅......”
我看着她们挽着手走下地铁的背影,觉得她们好年轻。
二十几岁刚出校门的时候觉得混社会好难,象牙塔中的天真烂漫一朝变成了残忍的优胜劣汰,从对朋友家人的依靠中剥茧抽丝出来略带痛苦的独立,与大学是的男/女朋友两地分离,找不到喜欢的工作,遇不到志同道合的人,房租涨价了而工资没有,自己的老公远没有谁谁谁的男朋友优秀,不知道自己的下一个五年会是怎样,一想起未来就觉得有点着慌。
所有细微的不满愤懑纠结茫然被无限的放大,让人有一种无助而又悲催的错觉。仿佛你什么也改变不了,做什么都没用,只能身边的人被时间的潮水向前推着束手无策。
所以这个年龄段往往是鸡汤的最大消费群体,他们继续需要一点似乎已经被证实的经验,告诉他们,不用怕,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对于比较聪明的人来说,他们才不会从这句话里去寻求什么真理的安抚,他们清楚的知道,时间是个对任何人都无比公平的东西,你的付出于得到永远都会是正比。所以他们一耳朵听完,做出很受教的样子哦哦两声,然后该怎样勤勉怎样勤勉,丝毫没有因为已知“反正一切都会好起来的”而虚度时光。
所以对这一群人来说,一切当然会好起来,当你忙的没太多时间悲春伤秋,当你优秀到不再需要绞尽脑汁俯就别人的圈子或是仰仗谁的眼色而活,当你有资格也有资本去选择自己的想要与不想要。
可是给他们这一切的,从来不是时光,而是他们自己。
可是对于不太聪明的那一群,就很难有这样的结果,他们往往一边喝着鸡汤一边安慰自己,反正一切都会过去的,然后安心的去睡觉去刷微博微信去看美剧去逛街,然后在享受的轻松和购物的欣喜中生出一点错觉,明天好像真的好一点了哎,一想到变态的老板和狡诈的同事也不头疼了哎,然后兴高采烈的去上班,再垂头丧气的回来,如此这般循环往复。
他们的明天不会好起来,可是没关系啊,他们还有很多很多个明天可以虚度,他们的二十岁没有好一点,三十岁也不会有。等到四五十岁的时候终于耗完了自己不甘于现状想要追求更好生活的一点心气儿,就开始觉得庸碌卑微的生活着也是一种享受,他们会坚定的告诉后人“没关系,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聪明人靠鸡汤抚慰心情,笨一点的人则靠鸡汤指导行动。
而做为一个制造鸡汤的人,又很难判断在某台电脑某部手机上看到你文章的人,到底是个聪明人还是个笨蛋。于是决定比起弯弯绕的鸡汤,还是打点纯纯的鸡血比较实在。
去看书去健身去学习去理财,想尽方法的让自己变得更好然后结交更好的人,唯有如此才能走进自己想要的生活。
要是还看不明白或是不相信,那就干等着吧,反正明天后天大后天大大后天,总有一天,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