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口,曾是长江流域最大的商埠,也是著名的东方茶港。在湖北境内,还有羊楼洞、岳口、樊城等地,也因茶而兴,都被誉为万里茶道上的“小汉口”。
羊楼洞,万里茶道的重要源头
鄂南古镇赤壁羊楼洞,不仅是中国青砖茶和米砖茶之乡,同时也是兴盛达两个世纪的欧亚万里茶叶之路的重要源头之一。早在100多年以前,湖北省的版图上最为知名的两个地方,其一为汉口,其二就是以种茶、制茶闻名于世的羊楼洞。在《大清皇舆全图》上,羊楼洞的标记与汉口是一样规格。
赤壁茶叶生产,早在唐代就被朝廷辟“园户”。公元六世纪,赤壁的茶叶就随着商人驼队,沿“丝茶之路”传入中亚。明清之际,“丝绸之路”完全变成了“砖茶之路”。各国商队源源不断地将羊楼洞砖茶输往中亚、欧洲各个国家。
1727年(清雍正五年),中俄订立《恰克图条约》。晋商在恰克图中方一侧迅即建立了一个“买卖城”,把运扺的茶叶全部集中于此,俄商也携货汇集到这里易茶。从那时起,就有羊楼洞砖茶销往恰克图。
1853年(咸丰三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武夷山茶路中断,闽地的晋商各家进一步开辟湖北羊楼洞及周边茶山。闽西北与羊楼洞,其土壤和气候有许多相近之处,都适于茶叶的种植。由此羊楼洞一时成为最重要、最兴盛的万里茶路源头。
羊楼洞茶区,包括鄂南的蒲圻、崇阳、通城、通山、咸宁等县以及湖南的临湘、江西的修水,是明清时期的最大的商贸特区。到19世纪70至80年代羊楼洞茶业鼎盛期,茶庄多达两百家,镇上人口超过4万,使得这弹丸之地的古镇,一时繁华似锦,人流如潮,其繁华已超过当时的蒲圻(今赤壁)县城。
万里茶道湖北段的水埠节点
汉口是武汉三镇之一,位于长江和它最长的支流汉江的交汇处。它把华中与华东,华南,西南,西北地区连接起来,所以被称为“九省通衢”。1861年汉口开埠后,这里商贾云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福建等省份的茶叶在此集散,通过万里茶道远销俄罗斯及中亚、欧洲地区。
万里茶路由汉口溯汉水而上,第二站便是天门。天门是唐代茶圣陆羽的故乡,而地处汉江之滨的岳口镇为天门三大镇之一,也是汉江沿线的重要码头之一,初名“约价口”,言为商业贸易讲价之处,如今这里还有多处商帮会馆遗址。
鄂西重镇襄阳,也是欧亚万里茶道上一个重要的节点。汉江水埠樊城,自古以“南船北马”、“七省通衢”著称,日日生意兴隆,夜夜灯火辉煌,是商贾云集、货流通畅的商品集散地。除了汉口经过的砖茶,襄阳周边的谷城也有大量茶叶从这里出货,仅茶叶运输一项,就是车水马龙。
万里茶道向北方延伸
茶叶之路,是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衰败之后又兴起的一条通往欧洲的贸易之路,虽然晚于丝绸之路一千几百年,但这条路的贸易量却是丝绸之路不可比的。
这条辉煌了近二百年的欧亚茶叶贸易之路。它主要有福建的崇安、湖北的羊楼洞和湖南的安化三个起点。这三个起点代表三个著名茶区,各自在中俄茶叶贸易中发挥着作用。
在羊楼洞压制完成的青砖茶,由鸡公车推到赵李桥,再送上潘河的茶船到新店,顺长江至汉口,逆汉水至天门岳口,再至襄阳樊城、河南唐河,在中原重镇社旗赊店上岸,改畜驮车经洛阳拉至黄河,一路走东口(今河北张家口),一路走西口(今内蒙古包头杀虎口)。东路往北入归化(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再往北到库伦(今蒙古国乌兰巴托),最后到达俄罗斯恰克图,由此转口销往俄罗斯及欧洲。西路经迪化、伊犁、阿拉木图进入中亚和欧洲各国。
以羊楼洞为起点的这条茶路,较湖南安化起点,缩短了近七百里;较福建崇安下梅起点,缩短一千一百七十余里。
(冯晓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