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礼拜,我右手边上的同事小爱告诉我,自己周五下班在回家的路上,看到卖凉皮的小推车,忍不住吃了一碗,6块钱,吃完后,竟然有种负罪感。
小爱今年31岁,宝宝只有三岁,房贷车贷信用贷,每个月发了工资,还了花呗,白条,信用卡,就没剩多少钱了。
她告诉我,自己一年多没有吃凉皮,自从有了孩子,从前的大手大脚变成了现在的精打细算。从前的有吃万事足变成了现在的日日夜夜的焦虑。
31岁在如今这个社会里,也算是中年人了。中年对钱的渴望,对生活的焦虑,无时无刻不吞噬着我们。
如果你觉得有点夸大其词,我可以再给你说几个真实的故事。
小吴去年刚买了房,付了首付,现在是公司的带饭达人,一年四季只要在公司上班,一定会自己带饭吃,这样做他说每个月可以至少省一半的钱。
周瑾,一周五天总有三天是在加班,为什么加班,他说加班可以点餐,这样他可以省下一顿饭钱,争取早日把房子买了,要不然一家四口住在50平米的房子里,太憋屈了,自己也整天为房子的事焦虑不已。
陈星32岁,工作七年,从来没有换过手机,还是2G内存的手机,因为用的时间太久了,特别卡,于是就拿两个旧手机,分别装一些app。
他说买一个手机至少1000吧,我凑合凑合,我女儿三桶奶粉钱就出来了。
小黄,骑助力车还要计算时间,因为半小时内是两块钱,所以不能超了半小时,要骑快一点。
这就是多数人的现状,表面看起来西装革履,内地里却时时刻刻都在想着如何能抠一块钱下来。
为什么要这样,因为焦虑,焦虑哪一天失业了怎么办,焦虑哪一天突然交不起房贷怎么办,焦虑哪一天找不到工作怎么办。
哪怕有人有房有车,都害怕能不能给老了以后的自己提供一个好的条件。
为何我们会如此焦虑?你有没有认认真真想过这个问题。
爱因斯坦曾讲过一个故事:
如果给我1个小时,去解答一道决定我生死的问题,我会先花55 分钟弄清楚这道题到底在问什么。
一旦清楚了它到底在问什么,剩下的5 分钟足够解答这个问题。
其实,所有的焦虑都是以下三点在作祟。
对未来的不确定性造成现在的焦虑
我们不知道未来会怎么样,不知道自己的以后会面对什么,只能从现在已有的,已看到的去猜测未来,这种不确定让我们感到焦虑。
对现状的无力改变造成现在的焦虑
人最可怕的其实不是生在舒适区而不去改变,是明明知道自己现在的糟糕状态却无力去改变。
早就厌倦了现在的公司,却不敢提出辞职,因为不知道自己还能去做什么。
早就受够了上司的对事又对人,却无力说出心里的愤恨,因为全家都指望着自己每个月的工资来生活下去。
早就过烦了日复一日的日子,却不敢停下每一天的脚步,因为已经到了手停口停的地步。
所以焦虑,焦虑不知道从哪里开始改变,焦虑如果要改变还来不来的及,焦虑继续这样下去会不会更加糟糕。
对信息的不过滤行为造成现在的焦虑
我们每天接收到的信息,听到和看到的故事太多了,很多消息,故事都会让我们产生某些情绪,比如焦虑。
比如,月薪3万,还是撑不起孩子一个暑假
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
成年人的崩溃是从借钱开始的
这些信息,资讯,让我们越来越恐慌,焦虑,觉得自己这样下去就完蛋了,越慌越怕,甚至自动去搜索关于这方面的信息,你说你不焦虑谁焦虑。
如何才能处理好焦虑呢
进行5年~10年规划
既然我们对未来焦虑是因为不确定性,那我们就让这种不确定性变为可确定性。
很简单,拿出纸和笔,写出自己5年或10年后想要达到的理想状态,然后分解到每年,每个月,每天。
朝着自己规划的路走,总比你总在原地打转要好的多。
作家刘亮程有这样一段话:
人是不可以敷衍自己的。
就好比吃饭,这顿没吃饱就是没吃饱,不可能下一顿多吃点就能补偿。
没吃饱的这顿饭,将作为一种欠缺空在一生里。
命运迟早会抓住这个薄弱环节击败我。
所以,你焦虑未来就要让自己为未来亲自规划每一条路,你敷衍自己,生活总有一天会把这些敷衍一次性找回来返给你。
增加自我痛苦是为了行动而不是更加焦虑
有一句话很多人都听过,种一颗树最好的时机有两个,一个是10年前,一个是现在。
李笑来说过一段话,我觉得很是收益:道理这东西,说再多也没有用,貌似理解了却实际上左耳进右耳出是最普遍的现象。践行,才是改变的根本——把道理想明白,按照那道理去做,看似简单,做到的人却少之又少,可做到的人,就必然已经升级更新,甚至脱胎换骨了。
想,永远是问题,做,才是答案。
很多人都知道自己的问题,焦虑,增加了痛苦,但就是不行动。
你觉得工作不如意,就开始改变,找到自己的长处,发挥它,找到自己的短板,避免它。
你觉得生活不如意,就去找到这些不如意,去改变它,哪怕每天只改变一点点。
没有不辛苦的路,如果你一想到好难,躺会算了,那你的焦虑也只是间断性焦虑,偶尔做给别人看一看,你看我好焦虑啊,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所以只有行动才能减轻你的痛苦和焦虑。哪怕你不知道结局,但至少你在做啊,做一个践行者总比做一个旁观者要好的多。
对信息进行上下文补充
信息,资讯,故事不一定在说谎,但它可能没有反应事实的全部, 可能你看到的信息和故事只是它其中最精彩的部分,而你自己要学会为那些触动了你的故事鼓掌,但不一定要为它买单。
蚂蚁金服前董事长彭蕾说过这句话,“无论马云的决定是什么,我的任务就是帮助这个决定成为最正确的决定。”
很多人都觉得说的不错,因为他们都被最后的一句话吸引了,认为员工的天职就是服从,但是只要你再细看一下,就会发现问题。
这句话的前提是什么,前提是这个老板是马云,不是其他人。
马云的决定无论是在方向和战略上都不会存在多大问题。
而你确定你的老板做的决定就一定是对的吗?
我们再补充一下下文,如果你按照老板说的做了,将这个决定变成了正确的决定。以你现在的能力,有可能吗?这个现象适用于你们公司吗?适用于你的职位吗?
所以收到任何一个信息,首先就是要补全上下文,再来看看这些信息对自己有没有用,否则你只是在自杀式的焦虑,没有任何意义。
就像有些事,有人会告诉你真相,有人会选择半遮面,而你要做的就是把另一半的真相也彻底翻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