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五天的写作课,也是最后一节课了。
老师让我们把这五天的学习做一下总结,写成一篇1500字左右的文章。
回顾这五天的心路历程,我觉得自己越来越完整了!
第一天,《我与写作》的缘起,让我重温过去在写作中获得的价值感与成就感,这是我在家庭中一直在努力追求,却从来也没有得到的。
我渐渐明白,你把一个追求价值和成就感的人放在家庭里面,做些家庭琐事,她怎么会甘心?
她怎么会屈服?
为了孩子,为了家庭,自己所喜欢的,所追求的全部要为之让道,凭什么?自己都没有自己了,哪还有什么幸福可言?所以,一边艰难地走下来,一边努力地安慰自己,再等等,再等等。
忍耐的背后隐藏了很多怨气和愤怒以及不甘,这才是导致我们婚姻矛盾重重的主要原因。
而我要如何“心甘情愿”?在最重要的爱人——我的老公丝毫都不肯定,不认可我的时候,我要如何心甘情愿地继续?
因为不知道努力有何意义,不如得过且过。
这就是我当时(上课第一天之前)的心态。
第二天课程,在7000多字的拆书稿——《少有人走的路》的启发下,我开始探索“心智成熟”的旅程。
我发现在婚姻中,我是用着一颗少女的心态在过生活,最好是被宠成小公主,什么也不用做。可是,事实是,少女时代已经结束了!
我的老公在我的生命中就是扮演着教会我承担起“妻子”和“妈妈”这两种身份的角色。
是“妻子”,你得以夫为荣,协助他把家里照顾好,让一家之长无后顾之忧,可以大胆地去实现抱负;
是“妈妈”,你除了是朋友般地可亲近,可倾诉,你还有引导教育之责,不是一味地理解成全退让,要把智慧之火传递下去,帮助他们成器。
这两样,明显地,我都没有做好,或者说,做的远远不够。
我在理想的少女状态中,而我老公却希望也觉得她的妻子应该也必须是一个成熟的家庭主妇。
这就是我们两个不同频的地方。
我在学着延迟满足,学着承担责任,学着尊重事实,学着保持平衡。
就这样,到了第三天《我最喜欢的一本书》中,我看到了那个不完整的自己和对完整的自己的一路追逐。
我思考着,本该在家庭事业婚姻都有成的年纪,为何我会把自己的人生混得如此落魄?
那是我在年轻的时候,我把我所有的收入都投资了我自己的成长上。
大概是我爸爸在我很小的时候就跟我反复强调一句话:什么东西都可以被抢走,唯有知识,那些装你脑袋里的智慧别人偷不走,你还能不断地给出去。
就这样,在欠缺理财观念的情况下,那些年我追逐着我的成长,心灵攀上一个又一个高峰,过着理想丰满,现实骨感的生活。
这也是导致我老公在经济上对我的不信任,和我有分离感。家里的经济他一个人撑起来,也要求我必须留在家里照顾两个孩子,暂时不要出去上班。
为了家庭,我断了自己的经济来源,每周领着经过我老公精心测算的生活费,他觉得刚好,我觉得不够。一个人怎么可能只有三餐饮食就没有任何需求了呢?
越是算得清,心便越是寒。就算我住着两套房子,我始终觉得房子是我老公的,不是我的。他可以给孩子提供优越的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但给不了我所需的。
我是不是爱吃这个菜?我的爱好有哪些?平时遇到压力的时候,我是如何解压的?有情绪的时候,我是如何宣泄的?哪些事情是我很想做,一直遗憾没有时间去完成的?……
这些他根本不关心,也不上心。他只在乎家里有没有整理好,大宝铭钢有没有完成作业,小宝铭伋有没有照顾好。
我经常错觉性地认为他是把工厂的指标定在我身上,只要我其中一项没达标,家里就要掀起一场暴风雨。因为责任,因为在乎,我不敢做不好,也不会任性地撒手不管。
但是所有积压的心理活动,在我运用多年所学的知识进行自我调节的时候,一般都能缓解一小段时间。可是,问题并没有根治,而是循环往复,像一个浪花拍过,下一个浪花就接踵而至,没有停歇。
直到报了写作课第四天,一篇《爱的五种能力》节选的文章,点醒了我,我和我老公缺失了一种爱的能力。
它以静默的文字力量,还原了我们婚姻中的客观事实,让我看到婚姻真实的样子。它点化我,没有“错的人”,只有“不懂相处之道”的人。
我们不以终结来解脱,而要以自己的变化来影响对方。强求别人改变,是一种控制;自己主动变化从而影响别人,能量就不一样了。
我借着这些文字,回顾过往我和老公矛盾重重的画面,我发现我们都踩到了彼此的底线,而且是最低、最基础的底线。
而“爱”是需要彼此不断地拓宽自己的界限的。所以,解决方式绝对不是忍,而是“我愿意”。
因为爱你,我愿意为你改变,但同时我没有失去我自己。
因为我明白了,我是我,你也是我。我是从你的身上反馈出我自己都没有看到的诉求;我是借由你的口,修正我的短板,让我越来越完整。
一路梳理下来,我理清了我的初心,我的心智,我的婚姻,我的财富,找回了失落的自己,还原了真爱的模样。
第五天的课程,正当我以全新的我继续探索时,老师的一番话犹如当头棒喝,又把好不容易努力到完整的我拍打得支离破碎。
老师在分析“书评”与“拆书稿”的区别的时候,他说:“书评”是一个人对一本书的感悟,而“拆书稿”是比较客观地还原一本书的要点,像是作者的代言人,不加任何判断,帮他把书说给别人听。如果拆书稿出现“我”字,一般就是一篇失败的稿子了。
对比一下自己,虽然还没写过拆书稿,但我以往所写的文章,风格几乎都固定在“感悟”上。
换句话说,我可能更擅长写“书评”,而不是“拆书稿”。可是这是“拆书稿”的课堂啊,我怎么能去拿一个“书评”的结果呢?
如果我要突破我的写作风格,成就“拆书稿”,我不是像别人一样学一些方法就可以,我还要丢掉我最大的优势。
我那个“我”,有他心通,能感别人所感,天上地下任我往来。由“感”到“悟”,成就自己的不共篇章。
如今,我要卸下这些,尊重现实。好比灵魂出窍,偷偷跑去游历千山万水,如今时间已到,不得不回归身体这个现实的躯壳里。想想外面天地广,游得正欢,突然被叫回家实在是憋屈啊!
可我知道,我必须这么做。
从感性拉回理性,是我生命的另一个层级,而我只有舍弃原来那个“我”,才有可能跃上这个台阶,拿到更高层的生命礼物。
五天下来,仿佛过了一生。
五天下来,我才把我这一生活明白了。
五天下来,我是我,我又不是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