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你自己!
——希腊圣城德尔斐神殿上的著名箴言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 —(中国)六祖慧能大师
一
小时候,大概八九岁的样子吧,有一天,刚刚下过雨,在
我们家新窑的东墙边,弟弟拿着一个用铁制的鱼肉罐头盒子做
成的呈扁圆柱形的烟灰缸,蹲在地上,撅起屁股刨坑,他穿着
开裆裤,露着热乎乎的屁股蛋子和小鸡鸡卵蛋,认真地刨着小坑。
出于好奇,我就问他:“你作甚哩?”他回答:“我在种葫芦(我
们老家人对南瓜的叫法),很快就长出来啦!你看。”他笨拙
地用手指向右一指,我看见一行南瓜苗,有的已经拉蔓,开着
灿烂的黄色花朵;有的只拉了蔓,还没有开花;有的长出了叶子;
还有的只是刚出土的两瓣豆荚……
我顿时仿佛被电击一般, 突然发现和感受到了奇迹——这就
是生命!生命就这样展开了,他是如此这般的神奇!这里面好
像隐藏着什么秘密呢?震撼和惊愕之后,我蹲下来,和弟弟一
16
起种南瓜子。他先用烟灰缸刨好一个馍馍大的小坑,放入两三
颗南瓜子,接着用手把土盖上,再举起小手掌用力地拍打四五下,
然后去种下一棵……
现在想来,估计想要探索世界奥秘的种子,大概在那个时
候就种下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渴望便日益的强烈起来。
上了中学,对于功课,我除了喜欢语文,还对物理、化学和生
物也很感兴趣,并且物理学得相当可以,高二时就推导出了行
星的密度和引力成正比的定量公式,到了高三,我甚至还想解
决爱因斯坦相对论没能解决的问题。这个想法是由一本叫《飞
碟探索》的杂志引发的。这个杂志我从初二开始就在书摊上购
买阅读,从初三开始,就一直订阅,直到高中毕业。我还看了
许多有关未解之谜和金字塔之谜的书,也看了许多文学类的书。
我仿佛一直在找一个东西,好像处在一种迷迷糊糊中,光
凭着感觉在摸索。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那时的我,对这个奥
秘的追求和探索,仅仅处于不自觉的潜意识状态。
直到路遥的到来,才第一次清晰起来确定了人生目标。高
中毕业后,我鬼使神差的去了北京一所民办大学学习,通过大
量的阅读,和认识了一些朋友们,才逐渐走上了真正自觉有意
识的探索之路。
综括起来,这条道路用一句话说——就是古希腊圣城德尔
斐神殿上所刻的那句著名的箴言:“认识你自己!”
二
当然,我一开始只是走在文学道路上,通过读书、学习、
17
写作、漫游卖书的方式行走全国游学,艰难地走在精神探索的
道路上。然而,即使是走文学道路,我也是一直在找那些能把
这个世界的终极秘密告诉我的作家的作品,至少是找往这个方
向上靠拢的和已在这个方向上走的作家的作品下功夫阅读。比
如,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地下室手记》和《卡拉马佐夫兄弟》,
黑塞的《悉达多》和《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在2007 年之前
就阅读了。至于博尔赫斯的《永恒史》、《沙之书》,保罗. 柯
艾略的《朝圣》、《少女布莱达灵修之旅》,是后来才读到的。
这几个人都有这种倾向。还有一个是托马斯. 曼,只是他没有
这几个人这么明显。
在2003 年至2008 年那段之间,除了上面的作家和作品,
我还读了舍斯托夫、梅列日科夫斯基、克尔凯郭尔、尼采和萨
特等人的作品。然而,这条路,走的很艰难,很沉重,仿佛进
入了一条死胡同,我因阅读和思考这些人的作品, 致使精神持
续紧张,最终陷入了病痛之中。当然,这与我当时的处境也有
关系。
后来,我回过头来,开始阅读老子、庄子、列子和寒山子
诗集,这才好转。尤其是寒山子的诗集,在2008 年的夏天,让
我仿佛一下子从火热烦闷的烈日跳进了凉爽、舒畅的河水中,
给我的身心带来了极大的畅快,清爽无比。只是,这种身心和
精神上的大转折让我始料未及。
正是在这样一种状态下,我很偶然的,也是很必然的,就
碰到了佛法禅宗,并且迅速契入。详细经过之前已经讲过,这
里就不在赘述了。从此,我开始了精神上的轻快之旅,并一步
步——走向自己。用禅宗的话来说就是明心见性,寻找自己的——
18
“本来面目”。
从此, 我的阅读和关注发生了很大变化,首先是《金刚经》
和《六祖坛经》,接着是南怀瑾先生的作品,和我的皈依师父
净慧老和尚的著作,还有虚云老和尚、太虚大师、憨山大师、
圣严法师、元音老人、宗萨钦哲仁波切、张尚德老师、雪漠上
师等人的作品。并且在2009 年皈依三宝,修学禅法,到禅堂打
坐。后来又到终南山隐居静修,近两年后才下山,继续漫游卖书,
行脚参访。
三
大概来讲, 到目前为止,在认识自己,走向自己这条道路上,
我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次, 大概是在2009 年至2010 年之间,我读《六祖坛经》,
当我读到下面这一段时,内心顿时有省。“善知识,无者无何事?
念者念何物?无者无二相,无诸尘劳之心,念者念真如本性。
真如即是念之体,念即是真如之用。真如自性起念,非眼耳鼻
舌能念。真如有性,所以起念。真如若无,眼耳色声当时即坏。
善知识,真如自性起念,六根虽有见闻觉知,不染万境,而真
性常自在。故经云:‘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
第二次,是2011 年夏季在终南观音山西景池住山时。某
一天,我因取东西从圆照法师纪念堂进进出出了好几趟,最后
一趟在出门时,被高高的门槛给绊了一下,差点摔倒,就在那
一刻,我突然回光返照,心里生起了觉照:是谁让我这样进进
19
出出地走个不停呢?是谁在整天使唤我呢?这是我第一次看见
了自己的念头,能返观到自己的念头,回光返照。
第三次,2012 年春天,我在四祖寺碰到一个外国和尚,他
是美国人,在日本学了许多年禅,他的日本师父推荐他到中国
来参访四祖寺,他在四祖寺要待一个月左右。在他的单人寮房,
他让我朗诵自己的诗歌,我朗诵完,他也朗诵了一首。我就问他:
“你的师父是谁?你开悟了吗?你的师父开悟了吗?你找到真
理了没有?”
他先是怔怔地看着我,过了一会儿,然后闭上眼睛,又睁开,
接着缓慢地,一字一顿地,说“:谁……需要……真理?谁……需要……
开悟?”当我通过翻译听到这些反问时,当即一怔,愣在那里,不
能动弹,恰似当头被泼了一盆冷水,久久回不过神来。
是啊,我所谓的真理是什么呢?我一直苦苦追求的开悟又
是什么呢?我知道它在哪里吗?我需要它吗?我又是用什么方
法寻找它的呢?
这些问题一下子从我的心里升了起来。可叹我所谓的追求
真理,其实是一直在思维分别里揣测,思维测度啊!可惜,当
时的我还是当面错过了!没能接到。没能超越语言和思维的陷
阱。大脑仍然在思维,没能回到当下。
不过, 经他这么反问,我才发现自己的心一直在向外驰求,
大脑一直在思维叵度,很少安静下来,身心和尘境一直粘的死
死的,就像临济祖师说的“机关木人”,可怜啊!
我一直在找一个东西,就是因为我隐隐地感觉到不踏实,
不安全。这个世界随时都会倒塌,真相到底是什么呢?我怎么
20
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我死后又到哪里去了?还有,我到底是谁?
如此一连串的问题让我无法安心和普通人那样马马虎虎、按班
就步地度过一生。我有疑问,在没有彻底把这个问题弄明白之前,
我是怎么也无法安心下来的,更无法过庸庸碌碌的生活,因为
我觉得过那样的生活没有意义,很没意思,我不想那么不明不
白的活着。
第四次, 是2014 年冬天,在四祖寺禅堂,晚上最后一支香,
听师父的开示录音,当听到下面这段发音时,我又有所醒悟,
只是还有一点点细微的疑惑。
“在具体操作上,无所住心应从何处下手呢?历代祖师告诉
我们:就安住在当下这一念上。当下这一念也是无住的,说当下,
已经不是当下了,只要你的觉照力和当下的心念紧密结合起来,
连成一体,这就是无住生心的境界,就是在向无住的智慧靠拢。
佛法的各种法门都强调要把握好当下这一念,当下这一念肯定
也是在瞬息万变的,不管这一念怎么样,只要你的觉照力盯住它,
不让它转移了目标,你的心就有一个安顿的地方。比如你看一
个话头,你就死死地咬住这个话头不松口;你在念一句佛号,
你就一心不乱地念这句佛号。念头在念念迁流变化,参话头的心,
念佛号的心,也在向前推移,也是无住的。随无住的心态所产
生的觉照的力量,也是无住的。所谓以无住的智慧,觉照无住
的心境,这样你就心与境融为一体,就不是“心是心,境是境”,
而是“心境一如”,不可分离。这个时候,你的妄想就会逐渐
减少,当你真正达到物我一如的程度,并且能够保持这种心态
的连续性与稳定性,那么就离功夫成熟,打开智慧的时候不远了。
这样就能以无住的心,照无住的境,最后达到境智一如,物我
21
一如的境界。物我一如的究极处,就是物我皆忘,身心世界都
没有了,只有一念灵知的觉性。到这万念俱空的时候,你要不
惊不怖,这就是你即将开悟的消息。”
第五次,在四祖寺禅堂听了师父的那一段开示,我跑到了洞山
寺。一天早上打坐完毕,出了禅堂,一股幽香扑鼻而来,眼前黄梅正
在绽放。就在那一刹那,我顿时如遭电击,当即作偈一首:
云居古道独自攀,访罢江湖上洞山。
佛在性中非关悟,黄梅放香禅堂前。
至少,从那一刻起,我的心里有底了,通身放下了,之前
的那一点点疑惑没有了。心不再向外驰求,而是有了一份安宁
和平静。从此,随缘的心态占了主导地位。
第六次,这之后,2015 年春天,我在河北云游途中,作打
油诗一首,心彻底自由了。
你道此人是谁氏?
有个人一手抓地,
一手擎天,用力一合,
径直将个天地捏成一团,
再用力一搓,把它搓成
一粒如豌豆大小的不死丹,
拈在两指间,轻轻一抛,
张口复下!
我的爷,
霎时间乾坤不见了,
你道此人是谁氏?
22
四
禅宗讲“不识本心,学法无益。”在没有搞明白自己是什
么之前,是无法安心的,一切无从谈起。
至少,我现在可以很肯定的说,在理解和知识的层面,我
已经知道自己和真理是什么了,而且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
我就会到达真理,亲自证悟“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真正明
心见性,大彻大悟。
现在,我已经知道如何下手,也知道如何做功工夫了。正
是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我已经知道自己是什么了,而且正
在走向自己的途中。”
实际上, 当你明白了之后,历代祖师大德的许多公案和法语,
都是在说这件事。最著名的恐怕就是六祖慧能大师在《六祖坛经》
里所说的那个非常著名的偈子和五个何期了。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中国)六祖慧能大师
何期自性本自清净,
何期自性本不生灭,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何期自性本无动摇,
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用现代语言来说就是:超越二元对立后的绝待境界,一如境
界。事实上,就是心物一元,色心不二。
23
清凉国师说:“一念不生,前后际断,照体独立,物我一如。”
百丈禅师说:“灵光独耀,迥脱根尘。体露真常,不拘文字。
心性无染,本自圆成。但离妄缘,即如如佛。”
我的皈依师父静慧老和尚则说:“平常心是道。”
但是,超越语言的那个境界就只能自己去领会了,正所谓如
人饮水,冷暖自知。
五
最后,我还是用本书的书名,即李翰问道药山禅师这个公案
来结束本文吧。
李翱,字习之,唐河北赵郡人,韩愈门人,亦为愈之侄婿。
不为师之思想所拘,以客观采取佛学之精华。为朗州刺史时,
访药山禅师,禅师于松下阅经,不理睬。李曰:“见面不如闻名。”
禅师曰:“何得贵耳贱目?”李问:“如何是道?”禅师向上一指,
向下一指,曰:“云在青天水在瓶。”李闻之,茅塞顿开,呈偈曰:
练得身体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
吾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
2016.9.5 第一稿于燕山香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