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索寓言《狐狸和山羊》——不要为了解决眼前难题而让自己陷入更深的困境

《狐狸和山羊》我是在前几天看的,记住了狐狸的嘴脸,忘记了被狐狸欺骗的动物是谁了,所以我昨晚信口把山羊换成了“一头蠢驴”,给孩子们分享了这个故事。



可怜的驴,就这么被狐狸抛下了,我问孩子们,怎么办呢?果然,办法总比困难多,淇姐说:“赶紧打电话!”是呀,既然他们会说话,在高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应该也有带手机呀,那就打电话吧!打给谁呢,打给大象,大象用鼻子把驴卷上来!好的,伊索寓言再一次被改变结局。

我告诉孩子们:有的人,说话好听,但是却专门做损人利己的事,口蜜腹剑,像这狐狸一样,我们可不能轻易陷入圈套。所以我们遇到事情要观察要判断呀!

说到帮忙的事,虽然我们经常讲要帮助别人,但是前提是要在能力范围内,能帮就帮。如果帮助了别人自己就陷入了绝境,那这忙要不要帮?我觉得不要帮,因为这种忙就是属于超出我们自身能力范围的忙,既然超出能力范围,自己帮这个忙就会有很多痛苦,并且不一定能帮别人解决问题,反而可能耽误了人家向有足够能力的人求助的时间,于人于己都不利,所以超出能力,不帮,但要解释清楚,免得有误会。

这蠢驴(原文中山羊),为了喝水,就盲目跳下井,不知如果没有狐狸的误导,他会不会一样义无反顾地跳?做选择前还是得做最坏的打算,创业前想象一下这些钱和精力以及时间如果全部打水漂能不能受得了?决定先出去玩再回家写作业的孩子想象一下如果回家以后一直停电怎么写作业?抵挡不住诱惑准备违法犯纪的官员想象一下如果被查被抓自己能否承受住?确实是得三思而后行。

这蠢山羊来到井边就问狐狸水好不好喝,如果你极度地渴,面前有一盆水,不好喝也会喝呀,那说明你不怎么渴,可喝可不喝,可以撑到寻找到别的水源。既然你有别的选择,为什么就做了这个最坏的选择,哈哈,给了狐狸发挥的空间。你这个受害者确实要吃一堑长一智,避免下次向狼问路!

象大哥(淇姐演)救起蠢驴,不想放过狐狸,于是打110,准备借助公安的力量来把狐狸绳之以法,警长(辰弟演)却懒洋洋,装睡不接电话,接了又挂断,这都是哪里学的呀?我旁白道:110再不接电话就会被投诉!辰弟赶紧精精神神地接起来。我还真被辰弟这次表演给惊到,像极了那些只领工资不动脑筋干活的蛀虫呀,极其有害,极其恶心!我赶紧告诉他,人民的警察可不是这样的,不能给坏人干更多坏事的时间!

最后他们真的把狐狸抓起来了。

生活中困难是难免的。驴口渴了是困难,不过为了喝水让自己陷入险些丢命的困境,实在是不够明智。

我们育儿过程也经常会有类似的情境,比如孩子一直不爱收零散的乐高积木,带着收也不积极,并且收了很快又搬出来,于是家长采取没有收好乐高就剥夺一项他喜欢的食物之类的处罚,结果孩子为了免于处罚,再也不去玩乐高,家长这时变成担心孩子动手动脑锻炼不够、乐高放着积灰……早知道就不强迫他收了。

如果我们过于教条,有些事非要孩子做到,做不到万分生气,甚至引发冲突,那下面这个有点极端的小故事我们得读一读:

一个母亲指责青春叛逆期的儿子非要穿一条自己觉得十分不妥的裤子出门,儿子非常喜欢这条裤子,于是产生激烈的冲突。后来这个母亲想明白了:如果儿子因为我不让他穿这条裤子而做出过激的举动,到时我挑选他入殓的裤子时,恐怕还是会选这条他最喜欢的裤子,所以我为什么不让他现在就穿出去呢?

又比如说有的孩子性格比较内向,但父母倒是希望他能有好的表达好的口才好的社交,于是给他各种“表现”的机会,结果害得这孩子更不自信更胆怯,甚至抑郁,父母才知道自己错了。

用心感受,发现自家孩子的闪光点,少横向比,多纵向比,今天比昨天好就是进步,平凡的我们没有样样优秀,又何以要求一个孩子当个完美小孩呢?放下焦虑,别陷入更大的困境中!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