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无用”?
无用,通常解释是指“没有用处的事物”。
与“有用”相对。
那什么又是“有用”呢?通俗意义是指可满足自己功利之用的事物。
世人如趋吉避凶一般,喜“有用”而弃“无用”。
人在一生中做出的大大小小的选择,一般都是要看它的首要价值“有用”与否。
仔细观察一下这个世界,稍稍思考一下,就发现这个根植于人性中肤浅的“价值观”便不堪一击的破碎一地。
现在,让我们重新审视一下什么是“无用”?
二,娱乐界之“无用”
因“无用”而爆红网络的手工耿(本名耿帅,河北保定人),直播自己制作发明的“无用”的东西:倒立洗头机、脑瓜崩辅助器、钢铁领带、菜刀手机壳、巨型铁梳子……
发明创作,说起来是一个比一个“无用”。
被网友戏称“无用良品”、“耿哥出品、必属废品”;被《华盛顿邮报》称为“无用爱迪生”。
300多万的粉丝,媒体的邀请报道,世界以“功成名就”的高姿态信号奖赏了他的“无用”。
很多事物就是这样,看似“无用”,实则不然。
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犯一种错误,就是把自己当下认定的“无用”事物进行过滤,从而错失真正成长和改变的的机会。
三,科技界之“无用”
乔布斯上大学半年后退学,去学习了书法和禅修,对比热门光鲜的金融、律师、工商管理等课程,他的选择显得是那么“无用”。
十年后,苹果公司在设计第一台Mac电脑时,这些“无用”才显示出用处来: 书法训练了他捕捉美感的洞察力,而禅修则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他“返璞归真,化繁为简”的设计理念。
乔布斯回忆说,“如果我当时没有退学,就不会有机会去参加我感兴趣的美术字课程,Mac就不会有这么多丰富的字体,以及赏心悦目的字体间距。”
人们无法从现在这个点上看到将来,只有回头看时,才会发现它们之间的奥妙。
“无用”和“有用”是相对的,现在看起来一些“无用”的事物,却会在人生的某个时刻显现出“有用”来,甚至成为开启未来的力量。
四,文化界之“无用”
著名哲学家周国平说,“世上有味之事,包括诗,酒,哲学,爱情,往往无用。吟无用之诗,醉无用之酒,读无用之书,钟无用之情,终于成一无用之人,却因此活得有滋有味。”
著名学者梁文道说,“读一些无用的书,做一些无用的事,花一些无用的时间,都是为了在一切已知之外,保留一个超越自己的机会,人生中一些很了不起的变化,就是来自这种时刻。”
著名画家陈丹青的老师木心先生说过:“无为是一种为,不是一种无。同样,无用也是一种用,而不是无。”
如同中国水墨画中的留白(作画技法),方寸之间可纳天地,说的就是“无用”之用。
而这种智慧和意境,和人生是相通的。
五,国界之“无用”
日本的匠人精神,世界闻名,“无用”之学在其中体现的也是淋漓尽致。
在日本,要成为一流的和食(日本料理)厨师,除了厨艺本身,还要学习茶道、花道、书道,陶艺;要去参观世界各地的美术馆、博物馆;要懂解剖学、植物学、气候学……
等等看似不搭边的“无用”的知识。
这些看似的“无用”,伴随着时间精细地磨砺出你的美感,教会你如何欣赏美,如何创造美。当你开始持有普通人无法比拟的、压倒性的综合能力与美感,能将一份工作做到至善至美,一个“精英”就真正诞生了。
2013年,和食正式列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因为其不仅营养丰富、新鲜多样,还体现了日本的四季分明、地理多样性及尊重自然的精神。
这其中至关重要的便是和食厨师的美感:对于美的领悟、对于美的表达、对于美的追求。
著名的日本建筑家谷口吉生,出生于建筑世家,父亲谷口吉郎是日本和风建筑大家;外公松井清足曾是日本建筑学会的副会长。
谷口吉生回忆说,小时候,父亲常常带他去看歌舞伎这些传统表演艺术,父亲会提醒他注意观察表演者的一举一动,如平民与贵族饮酒的方式有何不同?在这些“无用”的教养熏陶中,谷口吉生一点点地懂得和领悟到日本传统的“和风之美”。
这些从小受到的“无用”的教养熏陶,都体现在了他的建筑设计作品当中。
所以,如果你想把孩子培养成一个普通人,你就让他去学会各种考试,让他去学习各种实用技能;而如果你希望将孩子培养成未来的精英,那么你就要让他从小接受各种“无用”的教养的熏陶,让他在“无用”之中成长。
六,“无用”的真相
宇宙中,人类不可见的暗面(暗物质占宇宙全部物质总质量的85%~90%),影响决定了整个宇宙的现状。
“无用”于人生就如同这暗面于宇宙的存在,不可见却至关重要。
短视的人才会盯着“有用”而轻视“无用”,生活中也无所谓“无用”,凡事物,无此用而有彼用,无小用而有大用,这就是真相。
我们平时生活中的很多焦虑,就是源于太“实用主义”了,总是想着得到一个“现实的结果”,想着这有什么用,那有什么用?倒让生活处处变功利,生了烦恼,少了智慧。
正如纪伯伦所说:如果有一天,你不再寻找爱情,只是去爱;你不再渴望成功,只是去做;你不再追求成长,只是去修行;一切才真正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