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严的大海产生蛟龙和鲸鲵,清浅的小河里只有一些供鼎俎美味的鱼虾。
——莎士比亚
教室是学生在学校里的家,是学生学习、生活、成长、发展的场所,是孩子们学习知识、塑造人格、感知社会的摇篮。家,对于孩子而言应该是一个温馨充满爱的地方。让“每一堵墙都能说话”,给孩子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团结奋进、充满温馨的班级氛围。并努力做到实时更新,让温馨洒满班级的每一个角落,给孩子真正家的感觉。孩子在教室中学习、活动,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教室文化的影响,所以建立良好的教室文化,是对孩子心理健康成长非常重要的。今天聆听了朱旭东教授精彩讲座,在大开眼界的同时,也让我对教室文化有了新的认识。由于是科任教师所以只能结合我校的教室布置谈谈自己这节课的心得。
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
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说,干净的教室卫生不仅是对孩子良好卫生习惯养成的场所。还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情绪和性格,如果卫生环境弄不好,会影响到孩子的情绪,甚至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下会让你烦躁不安性情暴躁、言语粗鲁等等。卫生环境除了导致情绪变化,在性格方面也会受到影响。卫生搞不好,孩子就会在这卫生方面很随意,很邋遢。甚至随着成长,成了一种习惯,对以后的学习、生活都会造成不良的影响,所以良好教室文化的建立卫生环境是基础。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
莎士比亚曾说:“习惯若不是最好的仆人,它便是最坏的主人。”在小学阶段,孩子的自我约束能力弱,好习惯的养成便主要依靠外部影响的管理。制定合理的班级制度,是形成良好的班风、是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形成健康人格的最好方式。但在制定制度的时一定贴近学生实际、切忌假大空,在实际操作中则要满人性,要给学生改正的机会,让学生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是不能容忍学生的屡教不改。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年轻的父母外出务工的越来越多。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成为了基础教育发展的瓶颈,如何让缺少父母关爱的幼儿健康成长已成为我们教师面临的最大问题。在我们班级留守儿童和单亲家庭子女约占到了80%,这些孩子经常生活在惊恐不安之中,形成胆小、孤僻、倔强、缺乏自信心等不良品质。面对这些孩子我们能用关爱、亲情给孩子温暖,用教室的布置营造温馨的家园氛围,搭起信任的桥梁。
著名教育家洛克说过:“我们的一切知识都是建立在经验上的,而且最后是导源于经验的。”其实,留守儿童并不是天生的行为习惯不良,不是天生的冷漠无情,他们大都是后天的教育环境造成的,他们缺少成人的正确引导,作为教师我们要勇于承担起这份责任,只要我们不放弃,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面对“留守儿童”我们要多用正面积极、恰当的语言来肯定并赞美他们生活和学习上的良好表现。利用教室做一些作业、作品展示,由其是要注意观察这些孩子的绘画作品,你会从作品在发现他们平时用语言表达不出的情感,你要从这些作品中了解孩子的内心,从而做到有效的沟通。慢慢的那些怯懦胆小的孩子很快会变得自信、开朗起来。
通过对教室环境的布置及对教室环境的要求,构造一种教育和学习的外部文化环境,能增添学生学习生活乐趣,消除学习后的疲劳,使学生不知不觉、自然而然的受到熏陶,养成文明行为习惯,培养正确审美观,锻炼创新能力,增强班级向心力、凝聚力,激发学生爱班爱校的热情。我们的教室设计布置都是由学生自己完成,教师只是起到辅助作用,这样,设计和布置的劳动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教育过程,让学生自己去体会美,去体验审美的情趣,比单纯的说教要好多了。同时积极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人公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一举多得,可谓一种极好的教育方法。另外,我们还要充分发挥班级文化的教育功能。班主任应注意把教育的意向、教育的目标等通过具体物化的充满情趣的环境设计和布置充分表现出来,从而达到在班级文化环境建设中教育人、培养人和熏陶人的目的。
孩子的心是一块奇怪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能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就能获得品德的收获;播上品德的种子,就能获得命运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