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16日 多云,阵雨
我的“猫家抗疫”系列始作于偶然冲动,历时两月余,从最初疫情大爆发一直到当下疫情渐缓,时间轴终于转到了第十篇。以往都是较为私人化的写作,记录家人邻里的生活琐事。从这一篇开始,我想把故事的主角,让给我身边各行各业,在疫情中依旧坚守阵地的华人们。这是一群普通人、平凡人,他们的声音,应该被听见;他们的身影,应该被看见;他们的努力,应该被记取。他们,正是南半球璀璨星空中如许闪亮的星辰。
这次疫情对我最大的改变,也许是从一个不问世事的边缘人,蜕变成一个天天看新闻对世界各国政要如数家珍的时政新闻粉。对于我来说,这是很大进步。以往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中年大妈,竟然也愿意走出被疫情隔绝的小家小户,睁眼看看这个社会是如何运转,哪些行业是必需必要没它地球不转?关注我周遭人群的命运种种,人们都是如何见招拆招绝境求生?疫情让我们在开阔处咫尺天涯,疫情又让我们夹缝中紧紧相依。在华人朋友圈里,我们从未如此独孤疏离,我们又从未如此惺惺相惜。
过去一周的关键词自然是——解封。周一,疫情最重的新州首次实现零增长!学生每周返校一天,其余在家远程学习。维州自周二开始逐步解禁,学生将陆续返校。昆州的幼儿园、学前班、1年级、11、12年级已经返校一周,秩序井然。不过几天来各州的剧情都略有反转,仍处于不十分稳定状态,前景不明,大意不得。
根据ABC报道,澳洲四月份有将近60万人失业,失业率从5.2%上升到6.2%。如果没有政府的失业救济 jobseeker payment和就业补助 jobkeeper payment, 估计有很多人都熬不过这个难关。下一步政府又会有大量投入,保障疫情期间人们的精神/心理健康。而目前的首要任务,就是经济复苏。政府其中一个复兴经济的重要举措是:各州的餐馆、咖啡厅、酒吧、夜店陆续开放堂食,同一时间限十人进店。
鉴于此,前天我特意问过南区一家颇有口碑的西安面店老板娘,问她是否准备开放堂食?她表示暂时还没这个打算,目前用餐限制人数,还要保持社交距离,开放堂食对营业额增长用处不大。疫情期间她家店主要做外卖和送餐,她只请了一个员工,申请了政府的就业补助,而送餐服务都是由她自己做,她还研发了做又大又松软的馒头,女儿一放假就来店里帮忙。疫情期间,她家店的营业额减少了60%。我曾经叫过一次她家外卖,老板娘亲自开车送货上门,母女俩都带着口罩,女儿提着满满一大袋各式面食塞到我手里,老板娘在车里用西安人特有的粗犷音调对我喊道:“送了你几个大馒头包子!”。
今天是昆州餐馆和咖啡店开放堂食第一天,也是值得记录的一天。朋友小明第一时间飞车过去华人区,帮衬久违的布村麻辣烫店。她说自己平时不爱做饭,天天盼着馆子开门,今天去了店里人很少,没有往日的拥挤,坐得特别舒服,吃得特别过瘾。这家店按照政府规定,要求每个食客登记个人资料,用餐人数限制在十人以内,保持1.5米社交距离。而不少今天去了SunnyBank凑热闹的朋友告诉我,已有不少餐馆开放,年轻人喜欢的食店生意较好,有些大餐馆还要排队等位,规定用餐时间不能太长,有的茶楼要预先订位和设定最低消费。不过,朋友告诉我,麦当劳还暂时未开放堂食,估计很多小朋友要失望了。
那么在疫情期间,专做外卖生意的小店又如何呢?朋友周先生和他的爱人在布村北区开了一家鱼薯店Fish &Chips,经营了有七八年。在我的印象中,夫妇俩真的是吃苦耐劳、兢兢业业的华人创业者典型。周先生说,这次疫情对夫妻店生意的影响,可以说是喜忧参半——喜的是生意竟然比平时大好,忧的是没人干活了,全部自己扛。
大约在3月下旬,他的两个员工突然向他请假,说暂时不能来上班了,理由是害怕在店里感染新冠病毒。周先生表示理解只好同意了,心想现在正值疫情高峰期,可能生意也不会好,少雇人也可少点支出。如果生意不好的话,他们也准备“趁机”休息一段时间。根据政府规定,封城后所有餐馆不可以堂食,只能做外卖,所以很多大餐馆和咖啡馆都关门了。而他们的小店专门做外卖,不在禁止之列。
完全出乎意料的是,他们小店的生意不但没有变差,反而比平时更好。疫情期间他们店订餐不断,平均一天可以接70至80个单子,而疫情前每天大约接60单。但是平时四个人干的活一下子全落到夫妻俩的头上,劳动强度可想而知。每周开足七天,每天工作11个小时,疫情期间还要特别注意厨房、桌椅和柜台消毒清洁,一天下来身体像散了架似的,疲惫不堪。
一到周末,生意更忙。幸好,他家两个上初二的女儿帮了大忙。俩女儿一个负责接听客人电话和在线订单,一个负责前台收银及客服,把两个大人解放出来专心干厨房活。接听电话及客服收银不能有差错,凭他家两个女儿现在的能力,如果出去打工绝对是“抢手货”。周先生觉得,这也是对女儿们一种很好的历炼。在澳洲,小孩除了学习之外,也应该学习基本的生活技能及与人打交道的能力。周先生还为女儿们一人办了一张银行卡,发放一定的“工资”,这样她们觉得很有成就感。
尽管夫妻店在疫情期间生意红火,不过周先生说,这并不是他们所期盼的生活。不管怎样,他还是希望疫情早点结束,工作、生活和学习能恢复到正常的轨道上来。而他们,也不想那么超忙,生意过得去就可以,希望能空下一点亲子时间,来陪伴女儿们的成长。
#后记:这是我身边华人抗疫故事系列之一,为了写作这一系列关于坚守的故事,特别致谢:爽快接受我采访的各位朋友,在深夜为回答我的问题打下很多字的朋友,边接受我采访边在办公室干活的朋友,为了我的报道进行实地勘察和拍照的朋友……也欢迎各位小伙伴联系我,分享你们的抗疫故事,我会尽可能真实地把它们还原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