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基层减负情况时指出,要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精兵简政,持之以恒抓好这项工作。
基层是抓落实的“最后一公里”,是为民服务的“最前沿”。基层减负关乎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关乎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落地落实。“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近年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屡禁不止,基层工作繁、琐、碎已成常态,还存在部分领导干部存在“拍脑袋”、“一刀切”等形式主义冒头、官僚主义作祟的情况。文山会海、迎来送往、加码考核、填表留痕更是成为了基层的四大顽疾,化身束缚基层干部干事的镣铐,基层干部苦不堪言,打击了基层干部为人民服务的“精气神”。因此要想不折不扣抓好基层减负工作,切实为基层干部松绑减负,领导干部们需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以实干主义为基层“赋能”。
树立正确政绩观,为基层减负“赋能”,要紧抓作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同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优良作风格格不入,是我们党的大敌、人民的大敌”。出现“文件层层转、会议级级开”、“检查全方位、考核翻台帐”、“唯上不唯下、唯官不唯民”的等不良作风,归根结底是形式主义冒头、官僚主义作祟,作风建设不到位,领导干部没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因此,若想真减负,作风必须真转变,一定要从源头上铲除“重包袱”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之根。要积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着力解决“不敢当、不想当”的问题,切实把基层减负作为思想自觉、政治自觉,扎扎实实地从思想根源上清除不良作风滋生的思想土壤。
树立正确政绩观,为基层减负“赋能”,要厘清责任分工。基层干部因其工作性质需要经常面对群众,工作本就繁、琐、碎,但有的地方和部门习惯以“属地管理”为由,把本属自身职责范围之内的任务转嫁给基层,将文件、任务简单的转发给基层,出现“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情况。所谓“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倘若简单地将工作和责任直接甩给基层,则会导致基层干部疲于应付。鉴于此,为基层减负,必须强化系统思维,统筹把握各层级之间的关系,着力构建边界清晰、权责一致、分工协作、运行高效的体系。进一步编制完善权责清单,让基层干部明明白白履职,种好“责任田”,干好“分内事”,从职责边界上遏制“层层甩锅”,以清晰的权责体系为切实基层降压赋能、松绑卸力。
树立正确政绩观,为基层减负“赋能”,要健全长效机制。“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如“野草”,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一旦放松警惕,那么它就会死灰复燃、卷土重来,给基层干部带来巨大困扰。近年来,很多地方和部门为了整治形式主义,会议开了一场又一场,方案也是改了又改,会议精神传了又传,却收效甚微。因此,树立正确政绩观,为基层减负“赋能”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而要实现“常态化”,要建立完善的政绩观整治体制机制,细化行动方案,明确主体责任,不划阶段、不分环节,让整治形式主义的“利剑”时刻高悬,以钉钉子精神常抓不懈、保持热度,让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这项工作永远在路上,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需要知道,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彻底铲除任重道远。只有坚持树立正确政绩观,以紧抓作风建设、厘清责任分工、健全长效机制为基层减负“赋能”,才能持续深化拓展减负成果,并将其不断地转化为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让基层干部充满干事动力、创业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