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县中学北校区 郭国酬
“怎么办?怎么办?”也许是我太骄傲,也许就是准备不充分。下午就要上课了,我拿到自己的课本,却感觉千头万绪。上课糊弄是没问题,良心过得去吗?原以为自己对《醉花阴》已经很了解了,也想了几个小时,虽然没有形成系统想法,课前肯定能够形成思路。但现在——还是一团乱麻。“怎么办?怎么办?”
“今天上午,陈飞燕老师有公开课。你去不?”同事随口问道。我猛地一惊,对呀,听课去呀。陈老师那么厉害,大不了我复制她的就是喽。“去!当然去!”我立即应道。
挥洒自如,气脉贯通。情随时转,教态从容。陈老师的课,不愧为示范课。我也悚然反思:复制不来,还得自己突破。人流如海,化鱼穿越来到陈老师边,收起虚荣和畏惧,细细询问••••••
秋意渐浓。从教学楼往教师公寓的路上,法国梧桐的叶子也飘落无数。我紧了紧衣服:天凉了。但我的心却暖和着,在听完陈飞燕老师关于《醉花阴》的二次讲解后,困恼我多日的课改问题,忽然解开了——如何把课上得像课,如何让学生能够听懂听透。
“寻一重点,核心突破。”陈老师说。回到自己的小房间,我取出放在宿舍的课本,翻到《醉花阴》,回忆着陈老师关于本课的“重点”,并寻找我自己的重点。
“重点不一定是教辅资料的重点,而应该是你感受到的重点。只有你感受到了,才能给学生讲清楚。只有你体会到了,才能为学生讲明白。”陈老师的话语又在耳边响起,我将《醉花阴》反复读了数遍,心中也反复咀嚼情感。学生时代,老师教给我;教师时期,自己感悟到的,如同雪片纷纷而来:我感受到了什么?我感受到了“香”!对,就是香。
迅速拿出红笔,在课本上定位:薄雾浓云,瑞脑金兽。这是檀香。玉枕纱橱,半夜凉初。这是脂粉香。东篱把酒,暗香盈袖。这是花香。消瘦黄花,人比花瘦。这是一片女儿香。完成课文的“香气”定位,还不够。毕竟不能只谈香气,而应该把香气升华。由女儿香,到女儿心。由女儿心,到女儿情怀,由女儿情怀,到女儿词。女儿词,即是以《醉花阴》为代表的李清照婉约词。思考到这里,豁然开朗——原来,陈老师说的果然有道理。寻一重点,核心突破。以核心带动全体,构造全篇。
思想犹嫌混乱,形成教案,才能更好地讲课。按下心中的激动,又取出备课本。在备课本上写下教学目标:体会李清照的《醉花阴》和李清照的婉约词共性。教学方法:以“香”入手,勾连整篇词作,对李清照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在这基础上,问学生词中体现了作者什么心态、什么心情。最后回过头来,稍微总结李清照的词作总体特点。写完目标和方法,我收束气息,凝神把刚刚思考的内容一点一点的写上去。好不容易写完了,又觉得安排的顺序不合理。再取出蓝笔,于写好的教案上进行箭头连贯作业,调整顺序。在顺序调整过程中,思维仍在快速活动,一些补充材料仿佛天外来客,出现在心中。调整顺序后,便对上课的材料进行补充。红蓝交错,整个备课页面色彩斑斓——有些难看,心中却有种欣喜。
屋外忽下大雨,猛然惊醒。想得多好,未必上得好。期望太高,可能会跌得太疼。思来想去,本来已准备休息,翻身又起来。对着墙壁,开始演练。最初还是练习大纲,确保能够记住要讲得内容,实现脱稿。后来自然而然就变成了全文讲授,就像面对学生一样开始教授:无生教学。演讲两次,感觉不对,再次练习。练习四次,终于有些样子。不知不觉,午休时间已过。自己下午就有课,赶紧收拾东西往学校跑。
不多时,来到学校。脑海中却一片空白。上午听了陈飞燕老师的课,下午该轮到自己了。怎么办?上!既然退无可退,那就当面应敌。入教室,对学生:上课——
或许是陈飞燕老师真的唤醒了我,或者是午休时候准备得还充分。原以为会一塌糊涂的课程,居然很顺畅得讲完了。不仅讲完,而且还随机讲了几个小故事。课堂内欢声笑语一片,同学们对有着剔透女儿心的李清照有了很好的了解,纷纷表示课下要再去读读她的其他作品。
心情平复后,写作教学反思。为了更好地把此次从学习到执行的成果保存下来,课后写作了《女儿香,女儿心,女儿情怀,女儿词——从<醉花阴>看李清照的婉约词》。发表在自媒体平台,让更多人指点批评,为下次进一步课改实践埋下伏笔。
黄昏,叶落。课改,永久。走在课改的路上,我们要不断去思考如何让学生愿意听、如何让学生听得懂。在听完陈飞燕老师的课后,又先后听了李明才老师、陈康华老师、曾苹芳老师等多位前辈的课。课改,不是为难教师,是让教师更明确自己的教学方向。学习听课,不是增加负担,而是让自己的执行实践有更多辅助依据。从学习到执行,课改,我在路上。
桃花飞尽东风起,又是人间硕果期。为送清香入人间,学无止境行无极。
参考文献:
1,《岁月如歌》 于漪著,2007年8月第1版。
2,《发现语文课堂之美》 邓艳萍著,2017年4月第1版。
3,《一个独立教师的语文之旅》 郭初阳著,2014年1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