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怎么选女婿的呢?

——《论语别裁》读书心得(二十三)

图片发自简书App

游走于世间的人,大都希望在人间这个游乐场大获全胜,那么究竟该如何做呢?古人说: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六名七相八敬神,九交贵人十养生,十一择偶与择业,十二趋吉要避凶。

可见择偶也是很重要的一环,我们今天来继续读《论语别裁》,看看我们的先师圣人孔老夫子怎么选女婿。

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这段话意思也就是说,孔子觉得公冶长虽然坐过牢,但不是他的过错,可以把女儿嫁给他。

读到这里,感觉我们的先师孔子,很有一种慈祥长辈的感觉,看到自己的学生到了该谈婚论嫁的年龄,且看到“公冶长在学问修养上,有更深的功夫,所以遭遇困逆还能够不怨不尤,涵养得平平淡淡。”就把公冶长招为东床快婿了。

那么生长于艰难困苦中的孔老子夫,且一直养着自己的侄女,又把自己的侄女嫁给了谁呢?

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

针对这段话,南老解释说:

南容的智慧、才具是不会被遗弃的,太平治世自然少不了他;一旦到了混乱的时代,才能越高的人,艰难险阻也越多,甚至生命也越危险,但南容不会。因为当社会乱的时候,也有善于自处、清以自守之道,他绝不会遭遇杀身之祸,可以免于刑戮。换句话说,他擅于用世。不但有用世的才具,也擅于自处之道。因此孔子把自己的亲侄女嫁给他。

为了让我们深刻的理解,南老又进一步解释道:

重点在于“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这两句话是孔子处世的原则。一个人如何做到治平之世,才具不被埋没;混乱之际,不会遭遇生命危险,实在颇为不易。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孔子选女婿,绝对不是看对方是否有颜值、有权、有钱、有学位或者有家世背景,而是要看对方是否才、德、学兼备,最看重对方的品德、学问修养、智慧、才具。

社会在飞速发展,各种各样的变化和让人眼花缭乱,众说纷纭的理念让人迷茫无所从,但是,人性的本质,是恒古不变的。

从古到今的历史,既有人性美好一面的交相辉映,也有人性丑恶一面的尔虞我诈,所谓的国家、社会、公司、家庭等各种群体名词,其实,都是由一个又一个人组成的。

说到“人”,我想补充说一下,我们老祖先关于“天地人”的看法。

孔子曰,三才者,天地人。上有天,下有地,人在其中,是以像天地般有容乃大,才可并称三才。

易卦,每卦三爻,从上到下排列,讲的就是天,人,地。

古人认为构成生命现象与生命意义的基本要素是天、地、人。“天”是指万物赖以生存的空间,包括日月星辰运转不息,四季更替不乱,昼夜寒暑依序变化。“地”是指万物籍以生长的山川大地以及各种物产资用。“人”是万物之灵,要顺应天地以化育万物,最终达到“神于天,圣于地”的理想境界。

《易经·说卦》:“是以立天之道,曰阴曰阳;立地之道,曰柔曰刚;立人之道,曰仁曰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人的存在意义,跟天与地是一样的,天、地、人并称为“三才”。

人禀承着天地的正气而生于世间,就应当效法天地的高厚覆载之德,用一颗仁义之心来为社会大众作出贡献。否则,人与禽兽只不过是名字不同而已。

儒家讲“仁义”,佛教说“慈悲”,基督教、天主教宣扬“仁慈、博爱”,无非是同一个意思、同一个目标,让人同归于善,让人作为名副其实的人,与天地并称为“三才”而生存繁衍于世间。

倘我们果能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圆满落实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则社会人心必然会日趋真、善、美,我们与天、地并称“三才”也就当之无愧了。

似乎补充的这些是题外话,我们好像偏离了孔子选女婿这个主题,其实没并没有,补充说明的这些,还是在说明作为人的重要性。在择偶的时候,我们还是要学习先师孔子,要考察这个人的本质,看重才、德、学。

衷心祝愿,我们首先把自己修炼成为才、德、学兼备的人。毕竟“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渡,更向何生渡此身 ”,因为万分珍惜,所以倍加努力修行。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