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和太太不期望孩子能出国留学,不期望他能够做个牛娃,但至少能读大学吧。
这已经是我的底线了,结果某天被一个想法击中,如果孩子真的上不了大学,我能接受吗?
触发这个想法的源头是前段时间写作群里的讨论。
群里有个写作大咖,辅导大家写作,有一天他很反常地在群里抱怨孩子,无论他和太太多么努力去教育孩子,孩子在做作业时,总是慢半拍,比同龄的孩子写作业速度慢太多了。
他也找不到原因,几乎崩溃。
群里大家讨论现在高中升学率在下降,尤其是北上广深竞争提前,高中约有30%的孩子上不了。
我看到很有感触,他对孩子的感受,我也有。
大宝似乎生来和学习有仇,每到学习时,就身体各种问题,情感各种需要配都喷涌而出,做作业非要人陪,一关门就害怕,动不动就叫饿。
平常我很少发脾气,但看着他这样子真有恨铁不成钢的感觉。孩子的表姐是个妥妥的学霸,每次只要考试,只要参加夏令营都是受老师表扬,受家长称赞,受教官嘉奖的那种。
而大宝只会尖叫,哭闹,快上二年级了,简单的乘法7*8也要想半天,多问一句,他说我不会!他不会,我崩溃。
我犯愁,这样的孩子以后该怎么办?
有人说,孩子七岁的时候,就知道他以后有没有能力去买房,养活自己。
老师说,孩子在幼儿园的时候,是他们差距最小的时候。
02
我之前很难接受孩子上不了大学。
现在我慢慢地能想明白,真的是要如其所是地接受孩子现在的样子和他的资质。如果上不了大学,除了担心孩子外,另外一点也是虚荣心作祟,觉得自己很没面子。
朝着自己能做的最好的方向努力,剩下的就是静待花开,等着孩子的成长。
可以接受,孩子资质平庸,或者说不适合应试教育,而读不了大学。
不可以接受自己没有努力,好好引导、陪伴孩子。
不要因为孩子上不了好的学校或上不了学校,而责怪孩子当时没有怎么样。
而要静下心来,躬身入局,切切实实地帮助孩子克服困难,发现他的闪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