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秋风轻拂,露珠微凉,我们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白露。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央视新闻说:今天(7日)11时11分迎来白露节气。仲秋始,暑热消,月渐圆候鸟将南迁,游子盼归乡。天干防燥,夜凉添衣。
白,是天上月;露,是人间水;只两字,便满是诗意。白露,是唯一个以颜色命名的节气,也是一年中最舒服惬意的季节,也是该到了转凉的时候。
白露至,暑气渐消,秋意渐浓,万物开始披上了一层晶莹的露珠,仿佛是大自然最细腻的笔触,在清晨的画卷上轻轻点染。
白露有三候:鸿雁来;玄鸟归;群鸟养羞。
白露之日:一候鸿雁来。鸿为大,雁为小,乃北方之鸟,故曰归。白露之日,北方的鸿雁开始成群结队地南迁,寻找更加温暖的栖息地。
又五日:二候玄鸟归。玄鸟归,《楚辞离骚》中注:“玄鸟,燕也。”玄鸟即燕子,古人认为燕子春分而来,秋分而去。玄鸟北飞为归,红花半落燕归去。秋风萧瑟,白露满山叶飞坠。此时,已近中秋。不论南北,万物念归,便有了“玄鸟归”的淳朴愿望。
再五日:三候群鸟养羞。“羞”同“馐”,意为美食。《礼记》曰:“羞者,所养之食。”养羞者,藏之以备冬月之养。"玄武藏木荫,丹鸟还养羞",诸鸟感知到天地肃杀之气,纷纷储食以备冬,如藏珍馔。
你看,万物皆有灵!鸟类作为敏锐警觉的气候“预报员”,赛先预报天气,好比“春江水暖鸭先知”,告诉我们季节更替,气温自此开始由热转凉。
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叶凝秋露,院映疏影。一年中最富诗意,最充实、踏实、果实充裕的节气悄然而至。
人们都说不知不觉已到了九月,长夏是逐渐远了,白露也缓缓地来了。
是“不知不觉”吗?节气在变,高温却在持续,盛夏还在喘息,热浪依旧翻滚,让人感觉秋天,遥不可及,远远还没有正式登场。
我们究竟有多少矛盾——孩子在家嫌烦,孩子离家思念;见人退休羡慕,又恐时光荏苒;酷热难耐,盼西风送凉……
万物静候好秋景,玉阶白露伴月明。白露终于到了!
学校上学的铃声已经响起;
大学生的行囊已背在身上,孩子背影渐行渐远,火车已消失在遥不可及的地方;
墙上的日历已撕掉了大半;
蝉鸣歇斯底里,失声凄切;
云朵变得轻盈不再厚重;
日间余夏的阳光虽余威尚存,却不敢造次,不再冲动;
树林叶间增添了一抹抹桔黄秋红,叶子落了。
稻谷黄了,柿子红了。秋声杳杳,秋天的情绪渐渐被拉满。
古语说:“白露秋风夜,一夜凉一夜。”白露为霜,秋风一夜比一夜凉。露知秋心,而枝叶问晶莹剔透的朝露送来秋的汛息。
曹操也曾在《短歌行》中感慨:“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虫鸣催夜长,夜日交替的清晨时分,早起,公园里走走,发现露挂枝头,白露沾衣,在牵牛花和黄叶尖上“待日晞”。——凉风有幸朝露降,秋月无边入夜水凝霜。
《金刚经》写道:“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易如电,应作如是观,”生命本就是珍贵、易逝、变化、短如朝露,一生恍如一瞬,一瞬又可为一生。
西风起,白露收起了残暑,清风轻吻的晚霞和金黄的稻田,日升日落温柔地带走了一片片落叶,烟火温暖着人家,也悄然带走了一个夏天的热烈与喧嚣。——一转身夏已往,再回眸秋影长。
夏天这个季节,已经悄然离去。
时光的一个神奇之处在于,它常常让人慨叹一生短短几个秋,短到倏忽之间;一日又太长,人世即人事,生活中的鸡零狗碎想想都令人感觉疲惫不堪,人间似乎无处不存在劳碌苟且。
放眼历史,明兴亡,知更替,而一个人的一生,沧海一粟,难免概叹一声太匆匆;但当你收回目光,看着眼下的烦恼愁绪,一日又显得极其漫长难捱……
秋风送爽,岁月匆匆,白露生凉,清露洗净尘埃,金风玉露一相逢,予人间清朗。——没有人知道白露是怎样消失的,正如没有人看见他怎样拼尽全力的凝结。万物皆有他欲言又止的幸福与悲伤。
杜甫说: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仲殊说:白露收残暑,清风衬晚霞;
曹丕说: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白露,凝结着秋之灵气带着一丝丝清透和萧瑟惊醒世间万物。
白露时节,大雁南飞,疏柳蝉嘶,秋意渐浓,正是“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让我们携秋水,揽星河,共赴诗意之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