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跃迁》速读

感谢刘洋兄的介绍,也谢谢大家留出周六的休息时间,来听我做分享。

今天我分享的主题是古典老师的《跃迁》这本书。其实刘洋兄在我之前,我很有压力,我知道《跃迁》这本书他读了很多遍也很有心得,我很担心他也讲这本书,这样的话我就没什么事儿了,毕竟刘洋兄的认知水平比我高太多。

上周末班长说要做全员分享时,要求值月团队先分享,我就报了名,当时其实并不知道要分享些什么。我想很多战友应该都是这种状态,所以非常感谢提前分享的战友们,感谢班长的义不容辞,感谢前面战友的临危受命,也感谢所有愿意在前两周做分享的战友们,是你们让<分享季>的车轮顺利转动。

我也想顺便打一波广告, 下面这张图是咱们分享季的顺序,请大家及时了解自己的分享日期,当天分享的战友是第二天的嘉宾,请大家及时与前后桌联系。如果有特殊需求需要调整日期的,请提前告诉我或组长。我们希望至少提前两周的顺序是固定的,谢谢大家。

接下来开始我的分享,爬楼暗号:【速读《跃迁》】



上周末,我非常幸运当选为欢喜【见感思行】卡片训练营的第一批学员,我决定写《跃迁》这本书的卡片,也决定作为我今晚的分享主题。选择这本书对我来说意义很大,一是确实能解决我当下的职业选择困境,二是去年12月我的007作业很荣幸被当选为本月最佳,这是赵青同学当时寄给我的奖品。

今晚,我会从借势、头部效应、迭代、终身提问者、破局5个方面进行分享。



【卡片1】

借势,而非仅靠个人努力实现自我跃迁

古典《跃迁:成为高手的艺术》


#借势# #社会资源# #法则# #优势#


见:

大卫·霍克尼是当代最有影响力的英国画家,他在画展上看到18世纪的画家安格尔能在一个很小的画幅中用素描抓住特别细微的特征,而且线条非常精准、连贯,这惊人的技艺让他感到极为震撼。而且,从文艺复兴到18世纪的天才画家很多都是这个水准。

他感到非常困惑—— 现代人比几百年前的人差这么多?直到有一天,他在朋友聚会上偶然得知16世纪的画家已经知道有暗箱(即“小孔成像”)的存在。他整理了500年来几乎所有的画作,才发现有清晰的证据确认16世纪以来几乎所有的画家都知道暗箱的存在,且有相当一部分画家在使用暗箱,包括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拉斐尔。

有了暗箱,作画时可以利用暗箱投在纸面上,勾出素描稿,然后上色,这样一来,那些被反复强调的素描基本功变得不那么重要,关键是上色和涂抹——类似你今天画《秘密花园》。


感:

一直以来,我都觉得只有在能力上秒杀普通人的才叫高手——成功,应该是纯粹的。

如果拉斐尔也用投影仪,他的画作还有如此惊世的价值吗?

如果价值的背后除了努力之外还有投机的存在,我们还有必要如此努力吗?

如果几百年前的画家已经懂得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那今天的我们是否可以仅借助个人的努力,就获得巨大成功吗?

如果,如果,如果……在质疑中,我似乎又陷入了一种叫作自怜的情绪当中,为什么那个用投影仪的人不是我,而是他呢?

是不是有什么社会运行的规律是我所不了解的,是不是我太过于看重自身的努力,而忽略了社会资源的运用呢?今天各领域的高手们,站在了哪些看不见的巨人身上?他们 在商业、科学等专业领域的能力除了来自天赋、努力或运气,还有哪些暗箱呢?


思:

古典老师说,在今天这个时代,基于个体的精进太慢,只有借势跃迁,才能赶上这个时代的速度。

什么是“借势”?我想就是对于资源、形势的主动运用。

记得《绝望主妇》里有一个片段:布里请大家去她家作客,每隔几分钟她就从厨房里端上一道美味佳肴,大家都为她的效率和手艺感到吃惊不已。直到她的一位邻居苏珊偷偷潜入厨房,发现布里私藏了一个中国保姆帮她做饭,发现这个惊天秘密的苏珊心满意足。好像有了别人帮忙,这功劳就不再是主人的,这成功也就不纯粹了。

实际上,借助资源会让大家享受到更好的食物,布里本没有什么错,而苏珊的刁难除了好奇之外,可能是不甘心在作怪。

投资中也有类似的“借势”。

三九投资学院的创始人张三九提出过“价值投资”和“价格投机”两个相反相成的观点。从长期来看,选择“三年内会爆发的投资品类”,这是借助发展的“势”进行长线价值投资;从短期来看,可以借一些热点事件,拿出一部分钱对自己看好的品种“白马当作黑马骑”,这是借助消息的“势 ”进行短线价格投机。投资,是这个世界上典型的不能仅靠个人努力就做成的事,需要你有非常多的暗箱。

为什么人们倾向于不公开对“资源”的运用?可能因为这会削弱自己的加工价值。那么加工是否毫无价值呢?

我想,虽然没有人会因为你涂了一张《秘密花园》而对你奉若天才,但不同人的配色一定有高下。加工,可以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自己的优势或应该努力的环节,而不是小心翼翼地藏着掖着。


行:

把007不仅当作一个每周一篇的写作机会,更把007当作一个社会资源的能量密集体。在这里,极致践行、多分享、多为大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利用这个社会资源让自己实现更好的跃迁。



【卡片2】

做选择时,应该从优势还是价值出发?

Note: 参加欢喜#见感思行#卡片训练营,本篇为卡片记录训练第【2】天,共21天。

古典《跃迁:成为高手的艺术》

#方法# #反常识# #金句# #优势# #价值#

问:做选择时,应该从优势还是价值出发?


引:

先问大家两个问题。

假设你家里什么背景也没有,让你回到刚刚毕业那会儿,现在有两个工作选择摆在你面前,一是去国有银行当柜员,二是去创业公司当总助。你会选择哪个?

如果你是一个在北上广深漂着的年轻人,年龄在30~40岁之间,但还没有买车买房,你会选择继续漂下去,还是回老家过着收房租的悠闲日子?

这都是非常现实的问题。我相信每个人的回答都不相同,毕竟参差百态才是幸福本源。但是,选择没有差不多,一定有高下。

如果去国有银行当柜员,很稳定但天花板触手可及,去创业公司当总助,会不会学的东西太杂,浪费时间。

如果在大城市继续扛,体力和智力已跟不上更年轻的小伙伴,回老家的话,一身技能又无处可施,怎么办。

好像我们总是处于一个高不成低不就的状态,所以我们怀着希望,又充满焦虑。


见:

《跃迁》这本书告诉我们,作为普通人,我们越是没有先发优势,越是需要懂得借力打力,利用头部效应放大自身优势。

头部,就是你所在的赛道里的高价值并且有优势的领域。如果把竞争领域分为“高价值-低价值”两个维度,把竞争力分为“高优势-低优势”两个维度,那么所有的选择就都可以分成4个象限,高价值-高优势的象限是头部。所谓头部效应,就是要专注于做那些高价值、高优势的事。

头部效应看起来简单,但操作起来很难,因为过程的逆人性。在选择时,我们常常陷入三个误区:

误区一:从当前优势出发

如果我们的班长黄磊,从当前优势出发的话,他应该继续做一名面包师,虹森同学应该继续做营销策划,因为这是他们的当前优势。搞什么区块链啊,是吧。拿我自己来说,上一份工作我的职位是项目经理,跳槽时我想当然地继续找项目经理的职位,但找着找着发现不对劲。上一家公司的项目经理更多是做市场拓展和协调资源的活儿,对技术要求不高,但面试时我发现,市面上的项目经理大部分都是从研发转的,要求一定的技术积淀。所以,我既没做过真正的项目经理,也不知道自己之前做的事情能匹配市场上的什么职位。
这就是场外选手的悲哀——很难判断真正的优势。
二是过去的优势并不等于现在的优势。比如移动联通电信,以前主要靠短信、电话和流量和费用,结果微信一出来,短信业务立刻死了。这个时代,弯道超车的案例太多了。
破解这一误区的原则是:从价值而非优势出发。

误区二:着急入场,不想优势

很多人会走向误区一的另一个反面——看见高价值区就撸起袖子下场,很少思考自己的差异化优势。

破解这一误区的原则是:思考差异化优势。

误区三:关注不属于你的机会,眼高手低。

我们常常犯的错误是关注的领域距离你的的生活太遥远,那根本不是你能影响到、能操作的赛场。

破解这一误区的原则是:从身边的头部做起。从鸡头变成凤头。成功是成功之母,成为鸡头是变成凤头的捷径。


感:

想起笑来老师在《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专栏里提到过的做选择的能力,并在文章末尾提问:复盘你曾经做过的人生重大选择,并反思你的决策质量如何?

当时我的留言是,迄今为止人生最重要的选择是读研、北漂、第一份工作。总体来说决策质量不高,甚至有些选择现在想想都是泪啊。

而在《跃迁》看到选择的三个误区时,我意识到自己好像从来没认真思考过自己的优势是什么,好像每次都是被生活推着走,对“优势”和“价值”缺乏理性的思考,也从未听说过如此清晰明确的分类。

所以看起来好像一直很努力,但拼,但说不是理性。关于头部象限的分类以及三个误区的观点,让我如坐针毡又如获至宝。


思:

1.这三个误区有相似之处,就是告诫我们:不要妄图采摘不属于你自己的果实。认识到自己的能力边界是重要的,这并非让我们固步自封,而是提醒我们对边界之外的领域保持敬畏。

巴菲特认识比尔·盖茨多年,能够拿到第一手的公司内幕消息,巴菲特也从未投资微软,因为互联网公司在他的能力圈之外,即使有看上去很好的投资机会,他也淡然放弃。虽然巴菲特的这个做法在现在褒贬不一,但他对自己能力边界的清晰认识仍然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2.什么是“从价值而非优势出发”?

比如现在区块链机会井喷,是个高价值区,但我的投资技能和底层技术都一般,是不是也应该冲上去呢?

当然不是,所以对“价值”和“优势”的定义非常重要。 这一点其实书里没有明确定义,以下是我的思考。

我认为,“价值”是你所身处的,而非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领域。对工作来说,高价值区就是你所在的、或上下游产业链条里的有前景的行业,最好,离你不要太远。

古典老师把我们这个时代的特征概括为:信息变多,思考变浅。机会增加了十倍,但竞争增加了百倍。所以,我们虽然没有身处沙漠,却有更多的“海市蜃楼”,虽然没有刀光剑影,却有更多的“草木皆兵”,必须要沉下心来细细分辨。

那什么是“优势”呢?

我认为,“优势”是基于自身的多维度、系统性优势,而非技能值的优势——这一点是我思考良久才得到的,至少对我而言非常重要。

比如,我英文好,是不是可以做个翻译?我对个人成长感兴趣,是不是可以去考个“职业规划师”?这些念头,我真的都有过。这些技能或爱好太主观,尺度也太单一,不足以构成综合优势!

真正应该考虑的是,结合自己的个性特点、学习经验、工作经历、个人兴趣,这些维度综合,才构成了你的真正优势。再结合你的目的,找到合适的姿态切入。

3.怎么才能找到差异化优势?

古典老师以创业为例,在书里提到了三个方法。我觉得非常好,与你分享。

一是聚焦细分战略

即你可以直接跑到别人没空做得更加细分的市场。这样的例子在我们身边简直不要太多!比如我们的达西姐姐基于笑来老师“坐享”这个概念创办的冥想社群,甚至更近一步,做得是微冥想,网红投资教练张三九基于笑来老师“周期”和“耐心”两个概念创办的【价值感知训练营】,宛不大基于“GAFATA”概念创办的美股投资星球……这些都是聚焦《财富自由专栏》没有做得更细分的市场。所以,机会无处不在,但只属于有心人和坚持到底的人!

二是转移周边战略

不直接参与已经白热化的市场,转而思考在核心市场拼杀的玩家需要什么。比如为淘金者生产耐磨的牛仔裤,比如人人都讲大数据,我去现学个编程当个数据分析师行不行?答案是最好不要,技术难度和时间成本都太高。以后大数据更多服务于企业而非个人,做一个懂点技术+懂点业务+能出方案的多栖选手,你可以会发展出一种更为奇特的竞争力,也就是笑来老师提到的“多维竞争力”的概念。而且,可能你各方面只需要做到50分(二八原则的三次方)!

三是农村包围城市战略

中国非常大,在一线城市做过的事,完全可以移植到二线城市,比如书里提到,一位30多岁的北漂IT男,回老家后本想接点编程的私活,但发现在三四线城市企业如何实现互联网化的需求特别旺盛,最后他选择以技术入股的形式加入某公司。这就是所谓的“农村包围城市”。

总结下来,就是做选择的原则基于自己的综合优势,选择所能触碰到的高价值区。


行:

  1. 摒弃掉“做英文老师”、“做专职翻译”的想法——那维度太单一,只叫技能,不叫优势!。

  2. 摒弃“这个行业我不喜欢,我要转换跑道”的想法——无论如何,已有的两份工作经验是有关联的,这多多少少让我不再是个场外选手了,要充分利用工作给自己的行业感知。

  3. 写作和英语这两个技能目前已经有作品可以证明,要充分结合以往的工作经验,定位属于自己的综合优势。

  4. 分析所在行业的上下游、左右游有哪些高价值区的周边行业,定位属于自己的高价值区。

  5. 努力准备,然后跳槽。



【卡片3】

我不聪明,如何取胜?

参加欢喜#见感思行#卡片训练营,本篇为卡片记录训练第【3】天,共21天。

古典《跃迁:成为高手的艺术》

#方法# #反常识# #金句# #优势# #价值#

问:我不聪明,如何取胜?


引:

身为一介北漂,身边的聪明人简直不要太多!他们做事好像好像从来都很easy,也讨人喜欢,自己反倒总是笨手笨脚的。时常在想,在北京这样一个竞争白热化的城市,在IT互联网这一个竞争白热化的领域,我是不是快要成为溺水的人了?

很多时候,我很担心自己做得不够好,十分在乎外界的肯定,所以工作的时候,我的注意力经常是失焦的。记得晓峰哥曾经在一次分享里说过,高手的内心经常是平静的。

至少我现在肯定不是个高手。而且不够聪明,一个不聪明的我,怎么才能突出重围,取得胜利呢?


见:

故事1:51%哲学

韩国棋手李昌镐号称“石佛”,是围棋界一等一的高手,他下棋的特点是——很少有妙手。面对记者的采访,李昌镐说:”我从来不追求妙手。……每手棋,我只求51%的效率。我从来不想一举击溃对手。“ 李昌镐的”围棋十诀“中第一条就是,不得贪胜。

故事2:结硬寨,打呆仗

晚清名臣曾国藩本是一介书生,但他在太平天国运动时却领导湘军,战胜了当时战斗力爆棚的太平军,帮当时悬崖边上的大清王朝续了命。他打仗的心法就是”守拙“——用最笨的方法”结硬寨,打呆仗“。在进攻前先扎营做”三防“,修墙、挖壕、扎花篱,用无比牢固的防守让太平军无计可施。一旦太平军停止进攻,清军就用相同的方法继续挖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等到太平军弹尽粮绝之时,轻松克之。

故事3:日行20英里

1911年10月,挪威的阿蒙森和俄罗斯的斯科特两位探险家同时分两路出发,竞争第一个到达南极点的荣誉。在整个探险过程中,阿蒙森一直坚持持续推进的原则,在天气好时绝不会走得太远,以免筋疲力尽;在遭遇恶劣天气时,也坚持前进,保持每日行程都在1520英里(约2432千米)的进度。而斯科特让队员们全力以赴,而在天气不好时,则躲在账篷里抱怨鬼天气。当年12月15日,阿蒙森成功地把挪威国旗插在了南极点,而斯科特控险队的5名成员在探险途中全部遇难。


感:

身为一介北漂,身边的聪明人简直不要太多!他们做事好像好像从来都很easy,也讨人喜欢,自己反倒总是笨手笨脚的。时常在想,在北京这样一个竞争白热化的城市,在IT互联网这一个竞争白热化的领域,我是不是快要成为溺水的人了?一个不聪明的我,怎么才能突出重围,取得胜利呢?

古典老师在书里一直强调一个观点:聪明没有护城河、灵感也没有护城河。要想成功,就要追求持续迭代,系统性进步;不求妙手,不得贪胜。


思:

这三个故事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高手不求妙手,他们追求的是一种可迭代的方法论。

1.高手追求迭代,所以做事一定要有方法论、讲原则。

平时只能打60分的人,遇到灵光一现可能会在某次跃升为95分的黑马,但平均分90分的高手才会让人持续产生信任。也就是高手的期望更大、方差更小。

村上春树在《当我跑步时我想些什么》一书里提到,很多职业小说家都过着一种不健康的、颓废的生活,靠消耗自己以乞求”不俗“的创作灵感,但他却通过长长久久的锻炼,让自己以健全的肉体对抗写作这种似乎不健康的营生。或许村上潜在的思考便是:光靠灵感是不行的,迭代是必须的,健康的肉体方为迭代的前提条件。

通过观察身边的人是否有方法论和原则,我们可以很清楚地判断出来哪些是真正的聪明人,哪些是耍滑头的。选择持续向真正的聪明人靠拢,就是选择向迭代靠拢。

2.怎么知道自己是不是在追求妙手呢?

一个简单的方法是想想,我想做的事情如果要做成,是否期待奇迹出现?

你要参加一个考试,平时没有刻苦练习,期望考题中不要出现你不熟悉的内容。
你要进行一场演讲,事前没有演练,期望临时超常发挥。
你负责一个业务,自己不精熟,希望领导从来不要过问。
你要参加一个谈判,期望对方不要那么难缠。
你要去拉一个投资,知道自己的产品还不行,却希望投资人非常认可你的产品。

这些都是期待奇迹的出现。而高手是从来不期待奇迹的。

有些朋友可能听出来了,上面提到的这些奇迹是引用了马晓峰战友之前关于《竞争之道》的分享内容。晓峰哥对竞争的深刻理解让我感到非常震撼。以此向晓峰哥致敬,大家可以在他的公众号【门罗公园】搜到这篇文章。

3.古典老师说,一个看清楚自己在迭代什么的话,就找到了自己的护城河

我个人觉得,对大部分人来讲只要真正专注了、收心了,迭代只是随之而来的一个结果,无敌只不过是再其后的一个结果。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专注?专注些什么?这又是前面我们拆过的”头部效应“、”价值“、”优势“了。只有了解了自己的高价值区和高优势区,才能更好地实现专注。


行:

  1. 在”古典古少侠“的微信公众号上回复”专注“两个字,下载了极简专注卡片——它已经是我的手机屏保了。
  2. 通过阅读、体验、写作、与牛人交流,不断形成自己的原则和方法论,找到迭代之道。
  3. 本周六将在班级群做一次分享,我可能会基于这几次的卡片,说说对《跃迁》这本书的理解。这将是我的第一次分享,肯定会生涩,但我可以在这一版本的基础上持续迭代。


【卡片4】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早就学不完,怎么学才更有效率?#

Note: 参加欢喜#见感思行#卡片训练营,本篇为卡片记录训练第【4】天,共21天。

古典《跃迁:成为高手的艺术》

#方法# #阅读# #信息爆炸# #效率#


引:

你一定看过这道“科学励志”公式:只要每天进步1%,如果持续迭代,一年下来就会有37倍的增长,你会成为更好的自己。而反过来,如果每天滑坡1%,则会变成渣。用公式来表示就是:

1.01的365次方=37.8

0.99的365次方=0.03

这是个简单的数学题,数字看上去没毛病,号称硬励志。但前提要满足两个条件:

1.每天的收入迭代到下一次增长中去

2.不损失本金

放到成长复利上就意味着今天学到的知识,明天要运用到新一轮的知识学习中去。而绝大多数人学习是碎片化无体系化,知识之间没有叠加,这样一来,实际结果通常不是365次方,而是 0.01*365=3.65倍。

你会说3倍多也挺好啊,可问题是人的记忆总是遗忘的,一周前的学习好不容易积累了1.03,一周后退到0.96,这样一进一退,一年下来,能进步20%就不错了。

这给我们的启发是:要想提高学习效率,一是要把今天学的立刻运用起来,镶嵌到知识拼图里;二是要减少遗忘。


见:

提升认知效率有三个方法:

一是找到知识源头。

也就是学习一手知识或优质的二手知识转述,只学习精华,不浪费时间。我相信007的战友大部分都具备辨别知识源头的能力。

二是功利读书法。

1.带着问题读书。成人学习有三个前提要求的时候效率最高,即能解决当下问题的、学了有地方用的、难度适中的知识最有效。

2.极其功利地配置资源。将阅读区分为:娱乐性的、知识性的和心智提升类的。如果一辈子读的都是娱乐性和知识性的(比如报纸),那一辈子都不会增强学习力。

3.不要从第一页开始读书。先看书评、再选目录,然后直接切入具体章节。古典老师把这种方法概括为——先找到目标,再调整好资源,再带着问题进入。
可能有人会担心,不从第一页开始读,可能不系统。如果脑子里没有框架,读完全书也不会有框架,另外,你可以想想,有多少书你是半途而废的,这岂不是更不系统。

三是萃取知识晶体。

打标签、画导图、写【见感思行】知识卡片、孔兄的手账等,都是知识晶体。它的目的一定是帮你更快地提取知识。

知识量不是重点,让脑子里的知识形成知识晶体才是知识提取能力的重点。

世界上没有什么“只要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事。如果不经过提炼,含金量高的金子和普通石头没有什么两样。


感:##

这三个方法中,“功利读书法”给我感触最深。想起考研复习的时候,每个人复习的参考书都不一样。临考前两天我看了一位朋友的政治参考书,还试图从头翻到尾。其实这也反映了当时的我还没有萃取出政治这门课的知识晶体,没有把知识框架梳理出来(也就是把书读薄),所以才无法做到“功利地读书”——因为我根本不知道应该怎么做才叫功利。

我还想到,有一次跟老板一起出差,在高铁上我拿起Kindle看德鲁克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老板瞄了一眼说你现在看这本书没有用。当时我隐隐觉得领导口气太狂妄,还在心里说男女朋友之间、下属对上级之间也需要管理,但我现在觉得她说的是对的。我还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管理者,所以看这本书不能解决当下问题,学了也不能深刻体会,只能形成单利,或者被遗忘。


思:##

1.对认知资源的配置过犹不及。

虽然作者提到要为认娱乐性、知识性和心智提升类的阅读极其功利地配置资源,但不代表可以舍弃任何一部分。

如果为知识性阅读分配了过多资源,很可能一辈子都在低效阅读——不知道分门别类,不知道打标签。再想调用时候仍然是一地鸡毛。

但这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为认知性阅读分配了太多资源,而忽略了知识性阅读,这会让人走向另一个极端——叫作“纸上谈兵”。

娱乐性阅读也很重要。我们007的小伙伴都是爱学习的,会不会有很多人在娱乐时会有负罪感呢?我就有一点,甚至有时候睡多一会儿都觉得难受。但娱乐性阅读往往最多地构成谈资。我们总不可能每次看到别人都谈谈认知升级、谈人类简史吧。私下聊天,我们更期待有趣一点,像封捷同学心里的那只跳脱的猴子!

2.功利读书法是在阅读之前选择了延时满足。

为什么很多人选择从第一页读书?我猜想,从序言-目录-第一页带来的仪式感是另人着迷的,但是不得不说,从第一页开始读是大脑偷懒的做法——因为从第一页开始读书,是我们本能选择的最简单、最不耗脑子的方式。

而带着问题去读则要求我们提前想好问题,大脑太懒了,根本不愿意做。功利读书法就是在阅读之前选择了延时满足。好的方法,往往都是反人性的。

带着问题去读,即便一本书我们没有看完,也至少收获了一些答案,这样的阅读才是有价值的。

3.功利读书法需要刻意练习。功利,其实就是补足你的认识网络里缺掉的那个点,这个网络开始可是很小,后面慢慢变大。

所以我们要选择跟自己当前的认知和学习能力相匹配的书,不要一上来就想一口吃个胖子。就像笑来老师说的,耐心最重要。

4.功利读书法也是幂律法律的运用。所谓幂律法则,就是在坐标轴上,头部严重向左靠拢,还拖着长长尾巴的分布。贫富分化、二八法则、马太效应、长尾理论,都可以用来形容幂律法则。它对我们的启发是,做事要找到重点,使用杠杆。书也一样,一本书里不可能全是重点,就算是对别人的重点也不一定是对你重点。利用二八定律,努力找到书里那些“高价值区”的部分,读得更少,但读得更好。

5.把自己定位成终身提问者,比终身学习者更主动、更进化。


行:##

在读书之前,克制住自己想先翻为敬的冲动,先读序言和目标,留出缓冲区,思考:我从这本书里找到哪些问题的答案。



【卡片5】

如何才能找到破局而出的方法?#

参加欢喜#见感思行#卡片训练营,本篇为卡片记录训练第【5】天,共21天。

古典《跃迁:成为高手的艺术》

#方法# #概念# #破局# #系统# #开放# #专注#


见:

现代社会,我们似乎都会面对无解的问题。比如——

靠节食减肥,永远在减,永远减不下去。

工作太忙,总是没时间陪另一伴,单独留出陪另一半的时间,自己又很累,而且事情也耽搁了,导致工作更忙。

工作很累,需要休息让我的大脑重新焕发活力,旅行就能让我休息。但是要能去旅行,就必须得有钱,为了赚到钱,我必须要工作。啊,我好像陷入了一个不可能逃出的魔爪。

一件事陷入的这个无法跳出的轮回,就是局。要想跳出这种轮回,一般有两种方式的改变:一种是不影响原有模式的改变,叫作“第一序改变”,也就是“状态改变”;另一种是模式的改变,叫作“第二序改变”,也就是“模式改变”。

第一序改变:系统内部的改变。第二序改变:对于系统的改变。

比如开动手档汽车,踩油门提速就是第一序改变,换档则是第二序改变。减肥,少吃是第一序改变,提高代谢水平是第二序改变。


感:

局,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

拿职场来说,很多人都做着一份自己不那么喜欢的工作,找不到成就感,所以,我们不停思考自己的优势是什么,天赋是什么,出路是什么,结果想爆头都想不明白,进而更加自怜,工作更没激情,更没有成就感,然后继续思考自己的优势和天赋。

这是一个“没激情-找天赋-找不到-没激情”的局。有的人放弃了,有的人在局里挣扎。

如果能找到一种破局的方法论,那真是太好了,估计全人类都需要。为了找答案,我把《跃迁》这本书翻了几遍,发现作者强调最多的一点是“系统思维”——退后一步,站在一个更高的层级上观察系统,寻找破局之道。

喂,没有给小勺啊,这个鸡汤我不喝!

那究竟有没有破局的方法呢?怎么做?


思:

仍旧拿职场为例,这个“没激情-找天赋-找不到-没激情”的局其实我们要分两个维度看。

一是没激情是不是就要去新的领域找天赋、找激情?

书中有一个观点,我觉得非常新颖。选择新领域并不一定是坏事,真正的麻烦是你没找到现在“做得不是很专业”背后的原因。这样在尝试新东西的第一序改变发生后,你又会重新开始“做得不是很专业”的循环。
要知道,哪怕你即使追逐梦想,也会遇到很多麻烦和短暂的迷茫啊。所谓的“专业感”是一种态度,专业感的锤炼需要你有一种在不知道是不是梦想的情况下依然坚持刻意练习的能力。 这句话我觉得说得非常好啊。这对我的启发是,对于暂时自己不感兴趣的工作,也努力做到更好,因为这一切都是为了锤炼自己的专业感。
还是那句话——以大部分的努力程度之低,还轮不到拼天赋。

二是为什么找不到自己的天赋所在?

答案是,你一直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交际圈和同事圈相对固定,即便想跳出局、不走寻常路,也没有这样的环境和引力啊。

《隆中对》时刘备已经46岁了,一直在中原地带给别人打工,如果不是诸葛亮的提示,可能他一辈子都不会把目光投向自己都不了解的蜀地。诸葛亮的认知比刘备不知道高出多少个等级。

像刘皇叔一样,我们每个人思维,其实都被局限在某一个角落里。不是没目标,不是没资源,不是没能力,不是不努力,但就是很难突破,为什么?因为没有看到更大的地图。

所以上面第二个问题就转化为:怎么才能看到更大的地图

我想其中一点便是开放和分享。想想诸葛亮,他不但擅于学习,取诸子百家精华,更是去游天下,以智慧换智慧,是真正见多识广的超级大咖。所以刘备三顾茅庐才能见上他一面。其实通过游学、辨论就是一种分享,与顶级大脑联机学习,保持头脑的开放性。只有开放,才能看到更大的地图,才能看到系统,才能看到“局”的突破口。

这也是古典老师在“开放而专注”提到的九个方法,与你分享:

1.见得人好,经常随喜感叹。

2.找到自己领域的知识源头,并分享。

3.不随便崇拜谁。一旦崇拜,以他为顶,你的系统又封闭了。

4.不再认为自己不喜欢,看不懂的东西就是傻的。

5.小心那些“一切都能解释得通”的上帝视角感理论。

6.对水平没你高的人要宽容,因为你也没有掌握真理。

7.留出10%-30%的时间,给自己不懂也不太会接触的领域。

8.站在更高角度,发现和专注于自己的独特之处。

9.专注于自己人生的大问题。


行:

1.意识到自己是独一无二的,要专注于(至少是专注于寻找)自己的人生大问题,专注于破自己的局。

2.不再害怕做分享,只有分享才能实现联机学习,才能开放,才能最终实现对自己人生大问题的识别和专注。

3.对于暂时自己不感兴趣的工作,也努力做到更好,因为这一切都是为了锤炼自己的专业感。

4.对自己不懂的东西保持敬畏,对自己不同意的观点至少做到“捍卫说话的权力”。

5.带着对自己人生大问题的思考,请教自己所能接触到的聪明人,做联机的独立思考者。



以上就是我对《跃迁》这本书的解读,总体来讲这是一本关于“破局”的方法论,有很多反人性的观点,比如借势跃迁、头部效应、功利学习等,给了我很多启发。

古典老师在最后提到这本书的用法是:第一遍,从头读到尾;第二遍,细读对你重要的章节;第三遍,尝试转述、复述给身边的人。特别感谢欢喜的【见感思行】训练营,让我在一周内完成了后两个步骤。

同时,我们是三人一组一起写同一本书的卡片,今天分享的有些观点我是借鉴其他两位小伙伴的,每个人的关注点都很不样,这很有趣,也让我体会到了联机学习的魅力。感谢他们。

当然,《跃迁》这本书硬伤也比较明显,比如有些章节逻辑不清,做卡片时需要沉下心理顺它,有些方法论讲得也不够透彻,比如“萃取知识晶体”和“破局之道”,但总体来讲,它很不错。

从明天起,我会开始写另一本书的卡片,《跃迁》这本书暂时会告一段落,但一定不是句号,因为我一定会持续迭代下去,补足那些今天没讲好的,或书里没讲好的部分。也期待战友们后续的分享,期待我们一起联机学习。

以上就是我的分享,希望对你有帮助。谢谢大家!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2,332评论 6 493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508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7,812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607评论 1 28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728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919评论 1 290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071评论 3 41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802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256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576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712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389评论 4 33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032评论 3 316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98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026评论 1 266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473评论 2 36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606评论 2 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