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偶然在TED上看到Shonda Rhimes关于My year of saying yes to everything的演讲,感触尤深。
在公众面前发表演说?
哦不,那,好吧。
在电视上做节目?
哦不,那,好吧。
no,but yes.
no no no,but yes yes yes.
一个简单至极的单词Yes,有着非同凡响的力量。
她试图在一年里尽可能地Say yes,以前有很多不敢做的事情,慢慢开始变得游刃有余了。她自诩热爱工作,胜过其他任何事。但在她的孩子请求一起玩耍的时候,她出于原则,艰难地说了——yes。15分钟,仅仅陪伴孩子玩耍15分钟,她的世界改变了。她从一个优秀的职业女性,转变为了一个工作优秀且顾家爱孩子的人。她曾经在追求更优秀的路上,丢下了爱。通过Say yes,她把爱拾回来了,把岁月里流光溢彩的宝贝重新收入怀中。
喜欢她的演讲,并不是因为她说的内容有多么深奥和新奇,而是她戳中我的心了。
很早以前被妈妈吐槽说字写得难看,读高中的我却狡辩说没时间,大学也是,工作亦然。
惭愧,现在的字,一如当年的丑。说白了,每天花上半小时描一下字帖,再临摹一下,也不是难事。
但平时看起来很简单的事情,做起来难如登天。或许就是因为自己想都没想就拒绝了,以没时间为由。都是借口。
2.
某个周末,我和Caka约好一起去逛街,简直就是一对“逛吃逛吃”的Crazy girls。
逛完一条步行街,两腿都快散架的我祈求Caka休息一会,Caka瞥了我一眼,顺便勾了一下嘴角,用以往的无奈语气回答我:“真是的你,走,带你吃东西先。”我嘿嘿一声掩饰了一下自己的计谋得逞,很欢脱地和她快步走了起来。
Caka把我拖进了一家甜品店,说是要“吃完再战三百回合”。完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又进了坑。
刚刚点完,甜品店的们被一个人推开,隔着一段距离,我感觉那个人好面熟。
她走了进来,扭头时刚好看见我和Caka。原来是我和Caka的大学同学,Sanny。
“Caka、橙子,好巧啊!”Sanny很惊讶地冲我们说。
“是呀,好久不见了呢,大学霸。”Caka笑着说。
Sanny和我们坐在一起,开始聊起天来。
寒暄一番,她问了问我们的近况,得知如今Caka在一家杂志社担任编辑,很是羡慕。
Sanny带着失落感叹了一句:“成绩真的没什么用啊。”Sanny姑娘在大学时成绩很不错,GPA一直保持在她所在的系前三名。她四年来被同学冠着“学霸”的光环,令人羡慕不已。
为了能长久保证成绩的优秀,她经常泡在图书馆自习。聚会、社团活动、讲座、户外旅游等活动她几乎统统推辞,偶尔才会勉为其难地参加一下班级的聚会。
在她眼里,一旦把时间花在了别的地方,成绩就会下降。她拒绝了很多,甚至是一个有好感的男生的表白。她的理由是:谈恋爱太浪费时间了,还不如学习去。
Sanny现在是一个政府机构人员。安稳的工作带给她太多的无趣,她便问Caka有什么建议。
Caka问她:“那你想要做什么?”
“我比较想去外企工作,最好是部门经理这样的。”
“你有没有相关知识基础?或者实习经验?”
“呃,这个倒没有。”
“那你可以先学学,储备知识。”
“可我哪有时间啊?每天下班就6点了,搭车回家7点,吃完饭收拾一下8点了,洗个澡看个电视什么的就要去睡觉了,早上还要起来赶班车。”
“你可以在公交上读一读书的。我以前......”
还未等Caka把话说完,Sanny就打断了她:“公交车人那么多,再说,大庭广众之下,读书不是很奇怪吗?我也老大不小了,又不是高考生。”
“这也没什么关系啊。我在报社实习的时候就是这么过的,因为我又不是中文系毕业的,很多东西要重新学。”
“可是我大学已经读了很多了,还继续拼命学习会被人笑话的。”
听到这话,Caka吃惊地张了张嘴,却无言以对了。
接着我们换了一个话题,有一搭没一搭地聊,Sanny很快告辞。
杯里还剩一大半咖啡,此时早已冰凉。结了账,我和Caka走在华灯初上的街头。
行人来来往往,店铺纷纷点亮了招牌,热闹的夜,就要开始了。
Caka却没有之前那么有活泼了,我挽着她的手走在路上,没有说话。
良久,她终于开口。
“橙子,你知道吗?和Sanny聊天的时候,我又想起了自己的大学生活和实习的日子。”
Caka大学时很喜欢参加各种活动和聚会,流连在各大组织和社团,还参加过许多大大小小的比赛。很多东西,她从未接触过,但她经常做尝试。
在一次朗诵比赛,Caka从来没参加过或者受过训练,却在一个月内把一首长诗演绎得抑扬顿挫,郎朗悦耳。虽说比赛时她依然敌不过专业的选手,她还是乐呵乐呵地拿了三等奖(这个几乎一半人拿到了),很开心地和我说,她终于不会在一群人面前说话时感到心都快蹦出来,还有语无伦次的毛病。
工商管理系毕业的Caka,却很想在杂志社上班,做一个编辑。面试的时候,很多中文系毕业的竞争者,实力岂止甩她一条街。而她屡败屡战,屡战屡败。
面试了不知多少次,好歹遇见一家名气一般的杂志社招实习生,条件不再那么高,但实习工资,却少的可怜。几个专业不对口的人收到了第二轮面试通知,很是高兴,却在看见实习工资后扭头就走。
Caka想了想,还是同意了。至少试一下,Caka一直这么想。
实习的时候,Caka的文字功底不过关,经常被编辑批评。Caka为了尽快跟上,每天在上下班的公车上读书看报,模仿别人的写作方法,一天写很多很多字。慢慢地,她的进步让编辑很是满意,居然提前一个月让她转正。
成为正式签约的编辑以后,Caka经常接下比较困难的任务,常常因为主席编辑的一句评语就改几天几夜的稿。大部分编辑不愿意接“活儿累”的工作,但Caka被点名时,很少拒绝。
因为做的事情多而且还不简单,Caka的功力突飞猛进,甚至在一次大会上收到了社长的表扬。
通过大学一位关系不错的学姐介绍,她成功跳槽到她喜欢的那家杂志社工作,从小编做起。她在被分配任务时,充满活力地说“yes”,上司开始关注这个能量满满的姑娘。
她的经历与上一次相似,终是在媒体界发出属于自己的光芒。
Caka说:“可能因为我经常说yes,所以基本没多少时间生活在舒适区。”
3.
Sanny以前是学霸,她很努力,却好像一直生活在舒适区。对她来说,学习只要肯用功,成绩不会差到哪里去。但她以努力之名,作为拒绝步入学习区的借口。
大学时她不善与人来往,又怕浪费时间,所以拒绝参加活动、聚会、社团等。工作后,又因为安稳,拒绝为了争取理想工作而付出。
她说了太多的no,因此错过了发展人际关系,谈一场美好的恋爱,寻求一份心仪工作的机会。
很多时候,我们明明知道做某些事情可以成为更好的自己,却因为各种各样甚至匪夷所思的借口对它们Say no,与此同时,与进步也say goodbye了。
其实,我们的大部分成长发生在学习区。一直顽固地据守在舒适区,舒服是没问题,但可惜了,那是暂时的。
因为温水,总有煮熟青蛙的一天。
别等到水温高到痛心时分,才惊慌失措得发现,原来自己早已没有一丝力气逃离。
请别急着拒绝,Say Yes。
所以我也要开始好好练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