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离开故乡,走的时候坐车经过母亲墓地的那座山前,我深情地望了一眼,心想不知何时能再来与母亲相会了。明年清明争取带孩子过来扫墓,祭奠下她老人家,也让孩子认祖归宗。最后离开老家的时候,竟然忘记了到老屋去瞻仰下母亲的遗容,和她老人家作最后的告别,留下遗憾。离开老家那一刻,回望那山山水水,耳畔想起了李叔同的那首《送别》,眼角不禁又沁出泪水——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此时却是严寒的冬季,衰草一片,也无笛声应景。今天就二十八了,马上要过新年了,各处响彻的是一阵阵办喜事迎亲的鞭炮声。母亲再也不能和我们一起欢笑,一起过年,一起陪我们长大变老了。她的身躯正静静地躺在那片黄土地下,静静地看着这生于斯,长于斯的青山绿水。
时间真的如白驹过隙,四十年前,我父亲去世的那一幕,还历历在目。那时,父亲去世,抛下母亲和我们兄妹八人。母亲那时候还怀着身孕,挺个肚子。我清楚地记得母亲那呼天抢地,凄惨痛楚的哭声:“靠天呐,靠天呐”。母亲的哭声持续了一周多。以后的日子里,我们也看到母亲经常是暗自啜泣,以泪洗面。想想一个四十多岁的妇人,拖着六个儿女(其时大的养女已出嫁,我手上的那个姐姐小时侯被送出去给人做养女),往后的日子该有多么艰难,就能体会到她那时候的感受了。
四十年,弹指一挥间。如今,轮到母亲辞世了。人生真是短暂啊,一眨眼的功夫,怎么就四十年了呢?父亲去世的那一幕恍如昨日,今天就到了母亲告别这个世界了,而我也成了一个奔五十的人了。
一年又一年,有多少人活得清醒?又有多少人真正了悟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有多少人还始终活在迷中?犹如一个瓶子中的虫子,如一只井底之蛙。生命真如一只蝼蚁,微不足道么?还是生生世世轮回转世?未来,关于未来,又有多少人在麻木不仁,得过且过,天真地以为世界会越来越好,科技越来越发达,人类会越来越幸福。殊不知,只要做人就会有生老病死,并时刻有灾祸近身。未来的某一天或许还有大灾难来临。这一切,芸芸众生又如何知晓?可能又有人要说我咒人了,大过年的说这样的话确实煞了风景,读这样的文字也确实会心情沉重。可现实世界就是如此,一味粉饰太平又有何用?现实,不光有光明与幸福,也有黑暗和痛苦。
当然,人是得有一点憧憬,有点美好的向往。这本无可厚非,还值得鼓励,让其活出精彩,活得有价值。但人的思想有时候确实很顽固,要想改变谈何容易?人总爱抱着固有的思维去想当然,所以就往往束缚了自己,阻碍了自身的发展。
丰子恺对于人生三重境界的论述可谓精辟。其大意如下。
人生有三重境界,第一种人住在房子的第一层,追求物质,吃饱穿暖,养家糊口,希望妻荣子贵,出人头地。第二种人在物质生活之余,爬到第二层去追求人生的更高境界,搞艺术,搞创作,文学艺术,学术论著,诸如此类。第三种人的追求更高,他们继续往上爬到第三层。他们喜爱思考,探寻宇宙和人生的奥秘,以求得身心灵的解脱。这种人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宗教人士,修炼者了。世人中,第一种人占多数,这三种层次的人不是固定不变的,有时候第一种人也可以直接过度到第三种人,直接由物质到精神的追求。丰子恺的概述确实精到。依我看,这第三种人是需要慧根和悟性的,这种人在现实社会少之又少,可能不到世人的百分之一。
可能是性格使然,也可能是慧根的原因,我自小就喜爱探寻宇宙和人生的奥秘,而且乐此不疲,天生一副思想家和救世主的样子。可也常引起人的不解和误解,正应了那句话: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我正如丰子恺所说的第三种人,正尝试向房子的第三层进发。
写到最后,我想应该来句祝福。以万分的慈悲面对天下苍生。祝愿天下认识和不认识的人新年吉祥如意,家庭安康,美满幸福,狗年行好运。
合十。
2018年2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