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大讲堂十二岁了。想起我陪它走过的日子,几多欢喜涌上心头。整理思绪,我参加了其中十期培训,算是一个不错的参与率。清楚记得没有参加的一次,是在万科小学进行,因为地方小,加上那天还上班,只能放弃,伤心了很久。还好,爱人说讲得不是很好,这才稍微有点释怀。现在想起来,还是有些遗憾的,那场培训,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视频可以看。
想想每一次大讲堂之前,总是怀着一丝渴盼,希望有我的名字,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坦然走进讲堂的大门真好。有名字的时候,暗自窃喜;没有名字的时候,想尽办法蹭讲座。
印象最深的是在暑假,因为有培训任务,没办法听李镇西老师的课。怎么办呢?大家集体想办法,和班主任老师沟通,和教育局人事科交涉,将我们一天的课程挪到晚上完成,才得以欣赏李老师的风采。那天,培训团队50人,一个不拉的走进西京大学,享受一场教育的盛宴。我们虽然很累,可每个人都很充实。长安大讲堂,给我们注入心灵的鸡汤。
喜欢杜桂梅、刘希雅老师。她们是站在舞台中央的奇女子,是热爱教育事业、有教育情怀的好老师,值得我们用崇敬的眼光仰望、并追寻的最耀眼的星星。她们全心全意投身教育事业,有抱负,有思想,有灵魂,用最真的情怀,对待教育事业,对待孩子。
还喜欢赵群筠,喜欢马骉等走进大讲堂的老师们,他们用理论武装了我们,用真情感染着我们,用热情唤醒我们的灵魂,引领我们不断前行,从而克服职业倦怠,拥有了活力。
每参加一次一次大讲堂,都会触动很大,我都会写下心得,对得起时间,对得起专家,对得起教育局付出的人力和财力,对得起自己辛劳。有六篇文章在长安区教育局的微信平台发表,并被收集在长安大讲堂的文集中,也算是对学习的一种文字认可。
十二期的大讲堂,我没有票。还好,第一排的领导席位没有坐满,蹭了一个如此好的地方,可以专心听讲。上下午的时间,很少喝水,没有上过一次厕所,因为害怕错过精彩的分享。
我想我是幸运的,可以如此近距离的聆听专家的讲座,促进自己不断进步,不断用他们优秀的事例督促自己,在反思中,尽量走向优秀。我想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可以做到的。
改变不了别人,那就改变自己。对于教育,不可能有很强的力量,确可以做实事情,做好自己。
我想我是爱学习、爱思考的,对得起长安教育大讲堂。希望这个精彩继续,可以帮助我走地更远、更好。
作为教师,应该有这样的情怀:学习、唤醒、提升;小考、中考、高考都能应对;课堂、教研、视角都应跟上时代的步伐。
这些,长安大讲堂都有精彩。
细数过往,在2020年的第一个月,温习大讲堂的所学、所感,为自己整理行装,为的是遇见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