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画派第23次采风甘泉县侧记

甲午 正月十六,黄土画派采风团近四十人的队伍在领军人物、著名画家刘文西带领下,来到甘泉采风,这已是黄土画派赴陕北第23次采风活动。活动次数频繁,说明黄土画派扎根陕北创作基地,进入了旺盛的创作时期,需要不断地从陕北这片热土汲取营养,实现质的飞跃。印象中采风团数次来到甘泉,每次都受到群众热情地接待,民俗文艺活动展演安排的异彩纷呈,这次又能一饱眼福了。


匆匆约了摄友们驱车前往活动的第一站—甘泉县道镇南义沟村,经过甘泉工业园区,去年新通车的麻子街至南义沟洛河大桥上,进村的车辆排成了长龙。耳闻锣鼓喧天唢呐悠扬,眼瞅车流前的两辆中轿在秧歌的引领下慢慢前行。窗外,新春雪霁下的南义沟村,充满了现代时尚的气息。近几年,南义沟人抓住政策机遇,发展菜畜两大产业,农民人均收入大幅提升,村里加快了交通以及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显眼的是居住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整齐的石窑洞,戴着平改坡的屋脊,更显高大庄重。宽敞的农家院内,停靠着贴对联的小轿车和农用三轮车,新砌的门楼挂上两个红灯笼,家家的窑院干净靓丽充满喜气。在村后的台地上,县上结合移民搬迁项目,为拐沟村村民修建了移民小区,清一色的徽派建筑风格,为来来往往的参观者所注目。


转九曲的场子扎在村前的一片玉米地里,玉米茬早已被夷为平地,密密麻麻的灯柱被细绳牵牢,都顶着五色纸糊就的灯罩,当夜幕降临时,五色光芒会笼罩全场。九曲相传为道家老子所创,外方内圆,外形方方正正实质上就是道家阴阳太极图的变形,鱼眼则是供神和收取布施的地方。也有传说是封神榜的三仙岛上云霄、琼霄、碧霄三位仙姑,为寻仇于姜子牙而设下这九曲连环、复杂多变、勾魂摄魄的九曲黄河阵。九曲灯会离不了神的眷顾,于是村里请下了山上的神位在场子边设下了“代办处”,一个简易的帐篷供奉着神祗,以接受善男信女的膜拜,这样民俗活动便有了宗教的意味。且看门联云“进了神门万灯红,精彩之门似京城”,横批“诸神聚会”。


秧歌进了场子,无奈看客及端相机的太多,队伍扬不开手脚。于是四个壮汉在冥冥之中受到神的指引,趔趔趄趄地抬着神龛冲撞人群,人们便匆忙地躲避,其实这是借神的名头清场子。这样人群躲开了,秧歌队舒展了很多,那民俗的韵味就出来了,画家们受到了感染,一些人接过红绸彩扇也扭搭起来。刘文西老人也接过扇子跃跃欲试,无奈年龄不饶人,走不动场子,便歇下来和大家合影,各地来的摄影家们云集于此,纷纷摁动快门,咔嚓咔嚓声不绝于耳。中午的饸饹宴设在村子位置较高的移民小区,这里房屋整齐,场地也大,头戴白羊肚手巾反穿羊皮袄的陕北老汉当起了模特,在画家的速写与摄影家的拍照下怡然自得。小区前有一排扯通的平房作为就餐之地,火炭正红时,各色当地的佐餐小菜摆上来,院外两口大铁锅,一口是炖熟的羊肉,一口是现压的饸饹,执掌面食者揉面、醒面、割面、攒面、装面、搅面、捞面,压饸饹的抬杠、压面、接杠、压面、抽杠,一气呵成,一盆盆饸饹和羊肉上了桌。来的都是客,羊肉饸饹流水席,大锅饭就是香,吃一碗还想吃。


下午是画家实地写生时间,我临时陪市上的摄影朋友去苗山和漫庄河拍雪景去了。雪后的陕北山川轮廓分明,线条流畅,村庄风貌简洁古朴,更能吸引摄影人的兴趣。待日落时分,送走朋友,返回南义沟,转九曲的场子早已点亮灯盏,篝火旁挤满了等待开场的人群。随着山中寺庙的一只冲天烟火燃放,转九曲这边鞭炮齐鸣,烟花通通地排放,朵朵傲菊怒放空中。转九曲开始了,一时锣鼓齐鸣,秧歌打头,带领大家开始迷宫之旅,一场走下来,祈求福佑,参加的人无不精神舒畅。


翌日是周日,大清早和几个摄友外拍,没随采风活动走。听说黄土画派先去了石门乡的台庄。去台庄有个缘由,话说那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刘文西来甘泉写生,时任县委书记对人民艺术家格外重视,亲派自己的吉普车,载刘到洛河川采风。当刘文西走进石门乡台庄的老杨家门时,一眼看见老杨家九旬老汉坐在窑门前生情专注地编筐,对院内来人浑然不觉,直到刘文西为他拍照速写后才发觉,停下手中的活计招呼来客。刘文西曾说画这位老人的人物画就达八十多幅,至今印象深刻,得知那次采访之后没几年老人就已去世,这次挤出时间到杨家重访。杨家提出希望留字,刘文西慨然应允,手书“辛苦一辈子的劳动人民最伟大最可爱”赠与杨家后人留念。台庄一行后,采风团前往下寺湾镇,瞻仰毛主席旧居,刘文西激动万分,一再叮嘱随行的弟子和画家们,要他们向革命前辈学习,自觉深入群众汲取营养,创作出更好的作品。


中午,沟里的雪被车辆的反复碾压消融,略显泥泞。我和摄友驱车前往采风团下一个活动场地,位于石门乡的靳塔村。靳塔村,现名晋塔村,从王坪和魏家沟斜对面的过水桥经过,行走十几里路,便见有分叉,右边直行上山为刘塔,左侧拐沟进去的村庄为靳塔。这村庄坐落在沟内的一个山腰上,从对面看颇似元宝形状。村庄内巷道布局天然,窑院错落和谐,大部分窑洞和围墙护畔皆为石片细密地插就,不仅坚固耐用,历经数百年至今仍在使用,而且古朴大方,有原生态的沧桑历史感觉。随着城镇化的推进,村庄人口逐步外流,现今仅二十余户居住,长此以往,村庄可能走向了消逝的道路上。前几年,偶然与摄友们采风此地,观之令人狂喜,大家一致认为这村庄是一个绝佳的陕北古民居村落。村庄最后面的山上有一古庙,庙前几通古碑记述此村为靳家塔。庙宇破败,著名说书艺人贺改民、慕彩云老家就在此村,于是发起募捐,重修小庙。此后与摄友经常前来拍照,留恋于这古朴的原生态村落。靳塔的美景于是逐渐为更多的人所知,于是有了美水文化公司筹建摄影采风基地,于是迎来了刘文西和黄土画派的采风活动。


进入靳塔,活动早已开始,道路两边挤满前来的车辆,一辆驴车栓在一棵大槐树上,不知画家有没有体验一下坐驴车进村的感受。村头上的一户院落人声鼎沸,细听是在进行才艺表演。我们几个先去了邻家,好客的老乡滚了几碗米酒先让我们驱驱寒。待到返回活动场地,文艺演出已近尾声,窑洞的窗栏上挂着刘文西当年画的毛主席肖像,也就是百元人民币上的主席画像。几位回乡的说书艺人尚在弹唱,画家们听得入迷,摄影人拍得有趣,村民在忙碌着黄米饭腌猪肉的宴席。


饭后,艺术家走入村中实地写生,将这些古老的窑院线条留在速写本上。一户村民家的农妇正在碾盘上忙碌,两头蒙眼的骡子连轴转地辗着黄米,吸引不少的人在这里拍照和写生。


看着靳塔对面的群山白雪皑皑,树木如黛,犹如一张俊美的脸上勾画出弯弯的月牙眉。这番风景令人沉醉,不由踏雪前往,所见果然不虚此行。这是一条高山前的沟壑,高山有红色的胶泥土,日久天长生出奇特的土柱。沟壑边是一片较大的坡地,是村里主要的粮食种植区,夏秋两季,这里玉米一望无际,空气里弥漫着玉米油的香气。沟壑是一条小河,水源来自深山,这股水滋润着良田,滋养得一草一木都生出美感,她环绕着古老的靳塔远去,最终汇入洛河。


雪花猛然大了起来,靳塔和他周围的群山立刻进入了朦胧的空明境界。散落在村里的游客向车辆集中,一辆一辆地驶出,靳塔又恢复了宁静。我在想,靳塔的先民们在建设家园时,难以料想能迎来这么多的画家和摄影人,在一页页的速写中,在数码相机的感官芯片上,烙下他们遗留的村落,是喜是忧!我们该在继承和保护上作出怎样的努力。这样想着,不慎踩着了积雪下的暗冰,摔了一个屁股墩,记录这篇流水账时,尾骨仍然隐隐地作痛。

2014年2月21日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8,607评论 6 50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3,239评论 3 39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4,960评论 0 355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8,750评论 1 29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7,764评论 6 392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1,604评论 1 30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40,347评论 3 41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9,253评论 0 276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702评论 1 315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893评论 3 336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40,015评论 1 348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734评论 5 346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1,352评论 3 330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934评论 0 22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3,052评论 1 27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8,216评论 3 37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969评论 2 35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