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日晨起,雨后风凉,行人稀疏,路旁树木繁茂,鸟儿欢唱于枝叶之间,悠扬迢递。忽于路遇一老叟,持一长竹,上挑下拍,长棍噼霍及树,如鸟之奋翅有声,竿之所及,落叶纷纷。老叟片足,环身烂叶断枝,有味涩然。虽是清冷,然其汗水沥沥,尤自不肯停歇。
因问:翁,何为此也?
叟曰:吾苦不能言语久矣。然日听鸟之清鸣,以无声听有声,听之愈多,而心之炽怒愈盛,吾固不如一禽乎?于是奋而击之,使其知畏而迁也。
余曰:翁何故不能言语?天而使然?
叟曰:固非也。余好食,壮时多寻觅,不为清粗而既安,每多远游猎味,以野、鲜、奇、远,人所不闻为乐。至某次,食菌就蛇,因毒而致声失,于今已三十年矣。
余曰:翁,汝声之所失,禽之所为耶?
叟曰:非然也。
余问:使万物寂然,集市嚣攘,二者何胜?
叟曰:故是后者。
余曰:余得之。人非能安,而怨之于外,以外非能使人安也。此莫非比之于常流之水乎?江河不为人存,亦不为人所滞。今汝声已所失,犹碧玉缺裂,盈月转亏,非人力所能回。然心之所想,表露于外,今在天之禽,植地之树,皆为外物,其在与不在,于声所不相及也。况人向于群,独乐不如众乐。故陋巷孤家之寡欢,必村氓乡夫知而传之;钟鸣鼎食之胜事,必高朋满座而尽其乐。曩子安之《滕王阁序》、太白之《春夜宴桃李园序》,皆如此类也。乃而集市之攘攘胜于万音之萧条,况鸟之晨奏,犹天之青籁,何罪之有?
叟竟无言以对,怅然有思,提竿而去。
——20190504于番禺区图书馆,久不为文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