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在我们这座小县城里,高中一共就只有三个,一中是升学的,二中是混日子的,职中是学技术的,这理论是这县城里每个人心照不宣的的想法。
如果考入了一中,将来走重点就是有希望的;如果进了二中,本科都有点奢侈;职中的升学自是更不必提。
邻居阿姨一脸愁容地来我们家,跟妈妈唠家常,说起她闺女,这妹妹一向学习很好,中招考试却不小心失常发挥,没有达到一中的分数线,如今只能去二中。这样孩子还怎么升学?
我跟她说我们都明白的一个道理,学习的条件和环境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还在于自己,自己的决心和信念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妹妹不被环境所改变,愿意自己努力,好好学习,不是没有机会拿最近的来说,一中每年都会去二中挖人,段里面前几名有资格去一中。拿长远的来说,二中的升学率虽然低,但也不是完全没有。
为了增强说服力,我还举了一个我同学的例子。
这个同学,在我看来,可以说,有点传奇。
02.
当年,我们上高中的时候,他以他们乡第一的好成绩考入我们县一中,直接进入一中的实验班,成绩始终名列前茅。
实验班就是我们那个重点高中的重点班级,所以,那些学校里的好苗子,校领导和老师们看的都很紧,生怕他们的成长和学习出了什么差错。
我们一中向来重理轻文,理科生的升学率也就远远高于文科生。每次文理分科时,因为学文的比较少,所以文科生都是从原来的班级里分出来另组班级,尤其是实验班,选文科的学生去文科班,学理科的还在自己的班级里。
而且,若是选了文科,就不能再回到理科班了,但你要是选了理科,觉得不合适,可以转去文科班。
所以,实验班里的这些个学校升学率的保障们,老师们自然是舍不得放他们走,若不是自己意愿强烈的,都依旧会留到理科实验班里。
但是这个成绩优异、理科强势的男孩子还是义无反顾地去了我们为文科班,大家都觉得有点不可思议,因为去文科班的学生,无外乎理科不行,或者奔着文科班相对简单的数学课程,即使是实验班里来的同学。真正是因为就对文科情有独钟才来学文的,可谓少之又少。我问过那个男孩子,他说,他也不是。可他也没告诉我,到底是因为什么。
实验班里来的孩子们,本来基础就好,学习能力也比较强,我们文科班的前几名,几乎全被他们包揽。
在文科班,有传言说,得数学者得天下。所以这个男孩子,凭着他每次近乎满分的数学成绩,稳坐了好久第一的宝座。
03.
但后来不知道因为什么,成绩竟慢慢掉了下来,大概是因为被文综拖了腿,也可能是因为数学学的好的同学越来越多,他的优势,渐渐也就没有那么突出了。
他的叛逆期来的也晚了,他开始愤世嫉俗,厌弃周围的一切,天天沉浸在自己的奇思妙想里,画构想图,写构想方案,时不时地跟同学们普及一下。
老师们开始对他感到头大,劝他说,你现在说什么都没有用,目前你唯一能做的,就是好好学习,考上重点学校,当你有足够的力量和能力跟大家说话时,才会有人认真地听你说的话,并加以思考,如若不然,你说的这些都是空谈,而人家,也只会把它当成你幼稚的空想。
他想了想,依旧我行我素,老师一怒之下,让他回家反思几天去。而他竟顺势退了学,去往外地打工。
那时,我们高二。因为保持着联系,还能陆陆续续地听到关于他的传闻,听闻他在这个年纪里,承受着他不该承受的潦倒。
高三时,大家忙忙碌碌地准备高考,也就很少再听到关于他的消息。他也慢慢淡出了我们的生活。
04.
大学上着上着,高中群里就不活跃了,日日死气沉沉,只有偶尔谁的问卷或广告。
那天,忽然又活跃起来了,因为他进来了。毕竟都是老同学,大家热情地跟他打招呼,询问他的现状。
“我又回去上学了,刚刚参加完高考。”就在今年,曾跟他同班的我们大学都快毕业了。
他简简单单地跟我们讲了分别的这四五年里他的经历。去工地打工,不堪其重,随意找了各大专,上了段日子再次辍学,又去打了段工,想一切从头开始,便回到了我们的小县城里上高中,一中不收,便求了二中,在二中上完了高三,直接参加高考。
我们一起陪他等成绩,出成绩那天,他一查到便在群里发了自己的成绩,我们拿着分数线对照,和文科一本线差了几分,我们安慰他,这已经很好了,很厉害!
他说:“我回来以后,学的理科。”
超了理科一本分数线三十多分!
这虽然在很多非常厉害的人看来不算什么,但在我们这个整体升学率就不高的小县城,二中的升学率更是寥寥无几的环境里,这个孩子走了多年再回来学习,又是文科转理科,能拿出这样的成绩,已经着实不易。
错过不可怕,可贵的是有从头再来的勇气。
他在辍学、打工、在上学之间反复徘徊,最终还是选定了上学这道路,拿一年,拼尽一切,背水一战。我想,在他决定回来从头开始的时候,他就赢了,赢了他自己,也赢了很多人。
愿你历尽磨难,归来仍是少年。
其实,很多时候,自己的兴衰成败,大都只在自己的一念之间,而能拯救我们的,始终也都是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