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最近,手机里刷到好多商家促销优惠活动。
停摆的中国,好像随着天气,在一点点复苏。
有人说——
三月不知奶茶味,逼得自己动手做。
自己做来缺点啥,还是想去店里买。
其实,我们这儿的奶茶店早开了,一个月多前就有。那时,路边的李子树正冒出一点嫩绿的新芽。
记得年后的一个傍晚,大街上人烟稀少,车辆几乎没有。
我裹着羽绒服,匆匆过街,想瞅一眼,平时常买的奶茶店开没开。
远望,见灯光幽暗,正准备转身回家,心下一动,莫名又走近了些。
然后有点惊讶。
店门外,三两顾客,无接触点单,在外卖自取。
每个人心照不宣,安静有序。
站在离店五十米处,看着柔和的奶茶店招牌,看着店员与顾客隔着桌子,戴着口罩对话,我突然产生一种,在见证历史的感觉。
非典的时候还小,小地方影响也不大,从未经历过这样特殊的时期。
人生经历有限,会产生这样的感觉也正常吧。
想完又觉好笑。
比起在病毒大范围扩散的情况下,也要坚持游行聚会自由,不戴口罩狂欢自由的人们,这种肃穆氛围中的奶茶自由,总有种不值一提的意味。
在微凉的空气中站了一会儿,最终没有买。
奶茶瘾什么的,好像若有似无了。
有机会喝的时候买一杯也可以,不方便买的时候不喝也无妨。
时间进入三月,奶茶店基本恢复了日常营业状态。
无论哪家,队伍都排得老长。
可见人们都憋久了。
本地疫情轻,最初的感染源在一开始就摁住了,从未扩散开。
而经济急需回暖,所以在防控措施做到位的情况下,很多店都开始开门迎客了,大型商场也开放得七七八八。
疫情影响下,许多行业亏损巨大。
但餐饮业却还好,尽管不许堂食,外带和外卖业务却不断。
至少还能有进项。
甚至头脑灵活的,还能开个源。
比如有一家烤鱼店,居然在店门口摆摊,卖起了鲜榨豆浆和奶茶……
02
随着全国各地感染病例一点点清零,各行各业都有了重新起航的趋势,似乎大家的生活都在走上正轨。
奶奶所在小区,前两天拆掉了通口挡板,路口检测的帐篷和人也撤离了。
阳光大好的春日里,杏花梨花樱花,傻傻分不清楚。
暖风拂过,飘落一地。
戴着口罩的人们,于花瓣飞舞间,往来穿梭,行色匆匆。
一切如常。
疫情似乎没有在人们身上留下什么痕迹。
然而,我们都知道,眼睛能看到的东西十分有限。
就算最危险的时期已经过去,疫情的后续影响仍在发酵,并会持续一段时间。
就如今年清明,本地规定,只有2019年以后的新丧,才允许墓地祭扫,且需要预约。
2019年之前的,都不能了。
显然,今年我要对爸爸爽约啦。
不知道他会不会想我。
其实,祭扫这回事,每年我都做得挺敷衍的。
别人家一去带一堆东西,有香烛,纸钱,酒食,点心,花,幡等等。
而我,只有花和水果。
简单方便,又合意。
爸爸生前喜欢吃水果和甜食。
所以早些年,我还会带一些甜甜的小点心。不过后来,我自己牙齿连翻蛀,就省了甜点……
程序也简单:
带上两份分装好的水果和花篮,先去给爷爷拜上一拜,然后到爸爸面前,再待一会儿。
每次去,都发现爸爸墓前那块地方,总是比隔壁多一些灰败的青苔和杂草。
冷清得像是在打我脸。
别人家可能子孙多,三天两头有人去祭拜,而爸爸只有我,而我每年就去一次……
不过,那又怎样呢?
虽然生活需要有仪式感,但逝去的已逝去,并不是每个人都需要从仪式感中寻求慰藉。
《寻梦环游记》中,人死后会去亡灵世界,以灵魂的形式继续存在。而当世间再也没有人记得他,灵魂就会永远消失。
遗忘,才是真正的告别。
而我还记得,其他就都不重要。
爸爸一生不太长,过了不惑之年,仍带着满心疑惑而走。
十几年倏忽而逝,有些记忆难以避免地消散。
以前,总想象当我活到他的年纪,会是什么样。是更成熟更理解他,还是会遗忘更多?
但新冠疫情带来的思考,沉重又深刻,突然让我想不了太远的未来。
谁知道我会不会活到那个年纪?
活到了,值得感恩;活不到,也是人生。
就像爸爸,他自己也没料到,他的人生会终结在一个莫名其妙的时刻。
就像疫情中去世的人,有些并不是因为感染病毒,而是诸如过劳,车祸,房屋坍塌等。
看,一个人想毫无遗憾,圆满顺遂地过一生,多难。
既然有太多事掌控不了,那能掌控的就要尽力握住。
人生可以很长,只要不虚度,人生也可以很短,只要去虚度。
如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