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之行的第一步
假期里的四本书
不断长胖的儿子
在紧张的备考小升初择校考试的过程中,我无奈地发现一件事儿,让我的有点哭笑不得。越是在紧张复习的时候,儿子胃口越好,身高体重都在飞速的增长。在复习最紧张的时候,我当然希望把最多的能量消耗在学习上,但身体要成长,这谁能拦得住呀?只能感叹真会拣时机。小升初择校考试一过去,儿子一下子放松了下来,面对无压力的毕业考试,又接着没有作业的假期,那小子就成了“四好学生”:吃好、喝好、睡好、玩好。短短的时间,他的脸圆了,个儿高了,与半年之前的瘦小相比判若两人。
7月份,孩子去奶奶家过假期,我和老婆在周末或者轮班的时候,时不时回去看一下他,有间隔的观察才能看出变化,明显的,他一点一点儿变胖变圆。作父母的又开始担心,呼吁他要多运动,说实话,在大夏天里运动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儿子的说辞更无法拒绝:“只要一军训,我立刻就瘦下来了。”唉,儿子呀,爸妈怎么舍得你瘦下去,总是希望能长得高高大大的么,让你运动只是为了把肥肉变肌肉么。
假期计划与四本书
上不上预科班?这个问题我和老婆讨论几次。这边想着他无所事事不断长胖,那边又知道有初中预科班的存在,越发加强了对比,什么“不要让孩子在起跑线上落后”之类的金句,不时骚扰着我们两个大人。我和老婆最终决定还是不上什么预科之类的,一来是觉得我们曾经的经验来看,没有上什么预科,我们俩个也从不同的初中毕了业。二来是离开了托管班,凭我们俩实在没有办法照顾到一个上学的孩子。结论出来了,我们也不知道是对是错。起跑线上让别人抢跑去吧,我们按规矩来,只要在跑道上就行了。
但还是要给他找得事儿做,“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才是学习的本分。所以我们给他布置了一天5个单词、阅读些文章的计划,他正在读《繁星 春水》这是他演讲的奖品,所以回奶奶家的时候一定带在身边,很显摆的样子。总不能读一个假期的《繁星》吧,于是我就想另外再找一些好书给他看看。
计划做出来,我内心知道在执行上定然会打折扣的。面对第一个如此轻松的假期,儿子根本没有意识到应该如何珍惜,或许这样的一个假期能给他的童年留下最后的一点美好回忆吧。浪费时间也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必然要感受的,没有经历过,讲再多,他也不懂,经历过了,我们才有可能在这件事情上能沟通。
找什么书给他看呢?做计划的时候,都是布置的英语和语文,数学本身他的兴趣不是很大,让他重新拿起课本来找题做?不可能的么!拿着奥数班的教材,挑战一下?那是找虐,相信他更不会去碰。咋办?
我在网上翻来翻去,最终选了四本书。第一本是上下两册:《这才是最好的数学书》,基本上是讲数学的演变的,当故事看,说不定能勾起小家伙的兴趣,自此遨游于数学的海洋,或在深海寻觅璀璨的珍珠,或在海滩拣到美丽的贝壳……想得多美呀。另外一本是《你在为谁读书》,我有一段时间反复在思考,为什么孩子对于学习没有想像中的那么有动力?关于这些思考,以后会专门写一写。当时觉得首先要让孩子明白学习的目的。第三本是《陪孩子走过初中三年》,这本书是给我和老婆这两个大人准备的。第四本是《学会自己长大》,我总是觉得一上初中,儿子就成了大人了,思考一些“长大”方面的事情了。
儿子读书和我想得不一样
父母要以身作则么,读书也是一样。书回来了,儿子也在我期盼下先捧起了《数学》。一周过去了,我发现仍然是第一章。因为孩子不在身边,没有办法督促,只能变着法儿的说这个如何好,引诱他读下去,但一本我自己都没有看过得书,仅凭着书单上推荐的那几句话,哪里能打动他呢?言语太苍白,不如以身作则那么有力,我按原订计划,开始读《三年》,书在我的包里如砖头一样,但除了增加重量还是增加重量,好几周过去,也是第一章都没有读完。不过终于有了机会,早上要坐长长的地铁去办事,因为是周六早上,地铁上人少,我就捧起来读,竟然很畅快地读了一半,在回来的路上,再把剩下的一半读完。
有了实践,才有底气。我把我读书的情况和孩子一说,终于他在我的感召下,又读了五章……仅仅五章,好吧好吧,我告诉他尽量读,如果读不下去也别勉强。我们大人看好的书,并不一定是孩子喜欢的,只要是喜欢看的就让他看吧。还有就是心理暗示,他暗示自己这个假期要放松,而放松内容是容不下太多的书。
他认真读完的第一本书,出乎我的预料。到了8月份,当老婆在家的时候,就把孩子接回来,要处理一些事情,也要让他开始收心。这时,因为督促力度增大了,他才又开始读书。意外的是他先选择的是《三年》,竟然也通读一遍,似乎还意犹未尽,和我沟通了一番之后,还颇有自己的见地,同时宣称以后这样的书,我们看完了他一定也要看,咋,这是想知己知彼吗?不管如何,只要阅读就是好的。接下来,他没有看《数学》,也没有看大伯送给的,作为生日礼物的两本书——格列弗和汉字之美,而是开始看《长大》这本书我也没有看,他看得认真还颇为得趣。紧接着就是开学,书签一直停在《长大》这本书最后十几页左右,至今还没有动,虽然他说他想看完。
在我看来,儿子看书的样子最可爱。因为长得胖了,就显得圆头圆脑的,坐在那儿,安安静静的,抱起书来,又添了几分雅致,读得高兴了,他的脑袋一拱一拱的,这是要从书里刨出点什么来吗?这个时候,我心里就特别欣慰,总是不肯打乱这种氛围,所以连拍照都忘了,只好等下次再拍吧 。
我们就用了这四本书,为孩子的初中做了不算坚实的铺垫,迈出了千里之行的第一步。